探析《濒湖脉学》浮沉迟数脉创新点.docVIP

探析《濒湖脉学》浮沉迟数脉创新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濒湖脉学》浮沉迟数脉创新点

探析《濒湖脉学》浮沉迟数脉创新点摘 要:《濒湖脉学》首创“四分法”以归类27种脉象,即八阳脉(浮数实长洪紧动促)、十五阴脉(沉迟涩虚短微缓革濡弱散细伏结代)、三种阳中之阴脉(滑芤弦)、一种阴中之阳脉(牢脉)。比晋#8226;王叔和《脉经》的24种脉象多出了3种脉象:长脉、短脉、牢脉。《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认为比李士材《诊家正眼》的28种脉象少1种脉象:疾脉,其实在濒湖脉学所附的四言诀中已提及疾脉。探讨其中主要的浮沉迟数脉以及相似脉,其创新点是描述脉象具体形象,独取寸口,并把浮沉迟数四种脉象概括为众脉的一个提纲,加以分析,以了解病症在表在里,属阴属阳,从而能引申而触类旁通。 关键词:《濒湖脉学》;李时珍;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041-02 Creative Conception of PinHuMaiXue XIA Che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3, Zhejiang,China) Abstract:PinHuMaiXue originated a scheme of quarter operations of MaiXue and clasified 27 sorts of MaiXiang. It was BaYangMai, ShiWuYinMai, ThreeYingMai of Yang,One YangMai of Yin. It increased by three MaiXiang compared with that of MaiJing of WangShuHe. These were LongMai,ShortMai,LaoMai.Diagnostics of TCM considered that it reduced by one MaiXiang,which is JiMai. Creative Conception of PinHuMaiXue is that PingHuMaiXue advocated to chunkou and described MaiBo suitable location. Key words:PinHuMaiXue;LI Shi-zhen;creative conception 切脉,始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但以《濒湖脉学》最为实用。李时珍于明朝嘉靖甲子年(公元1564年)撰写,其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生卒年代1518-1593年[1],蕲州人,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医药学家。全书以七言歌诀形式论述了27种脉象、脉理及临床意义,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三关分部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归纳和界定,书后附有其父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的《紫虚脉诀》加以补删而成的四言举要,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脉学成就,其创新点是描述脉象,具体形象,独取寸口,即:切脉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所在位置。临证运用,易于操作。本文探讨其中的浮沉迟数四脉及其相似脉。这浮沉迟数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分的,详述于下。 1 浮 脉 浮脉,轻清上浮,即轻取有余。只要手指头轻微地着到皮肤,便可以感觉到脉的搏动,如微风吹动了鸟背上舒缓的羽毛一样,又如摸在轻柔和软的榆荚上一般,或按在轻缓平和地飘浮在水面之上的木块一样。这种脉在秋天见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但久病见此,是阳气虚浮,不能内守。 浮脉即是人体阳气亢奋的征象。最常见于外感,病在体表的时候。浮脉往往不会单纯地出现。浮而兼迟兼紧,多为风寒;浮而兼数有力,多为风热;若脉虽浮而搏动无力,属于血虚里证。 寸关尺三部可以诊察上、中、下三焦的病变。寸部脉浮,以风邪在上,故见头痛、目眩,以及风热痰浊聚积在胸膈上焦的疾病。关部脉浮,见于脾气虚弱、肝气旺盛等中焦疾病。尺部脉浮,可见于大小便不通利等下焦的疾病。 浮脉的相似脉有7种,①虚脉:浮大迟软,隐隐蠕动,稍加重按,豁然空虚。②芤脉:浮大而软,似葱中空,按之中央空,两边实。③洪脉:浮而拍拍地搏动有力,脉体粗大,一来一去的搏动,来时极其充盛,但当它下落去的时候,却又慢慢地减弱了。④散脉:比虚脉涣漫,漫无根蒂,有表无里,去来不明,就像轻飘无根、飞散无定的杨花一样,稍加重按就不清楚而摸不到。⑤革脉:比芤脉更弦急,很象按着鼓皮似的,轻取坚急,重按它便觉得脉很空虚,实际上就是芤脉和弦脉的复合。⑥软脉:即濡脉,浮而细软无力,如帛衣在水中,如棉絮漂水一样。⑦微脉:比濡脉还要软且细小,稍加重按,则似有似无,模糊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