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炜:真正青年政策就是让青年快乐.PDF

刘鸣炜:真正青年政策就是让青年快乐.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鸣炜:真正青年政策就是让青年快乐

灼見名家2016 年3 月23 日 劉鳴煒:真正青年政策 就是讓青年快樂 ——恒生管理學院校慶日青年發展講座 你看看澳洲、紐西蘭、英國等國家的青年政策,都不是個別政策局的政策,是說我一開始講 的「開心」、「樂⋯⋯ 專欄:灼見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 日期:2016-03-23 劉鳴煒:真正青年政策 就是讓青年快樂 上周三(3 月 16 日)是恒生管理學院校慶日,標誌着這所私立院校正式踏 入六周年。校慶當天,校園內舉辦了「2016 校慶日青年發展講座」,邀請 了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擔任主講嘉賓,講座由校長何順文主持,與 在席賓客分享對於香港青年事務的看法和願景。席間,更有學生及畢業生 上台,與校長和劉鳴煒對談。在現在青年發展愈發重要的社會環境,是次 講座別具意義,講座內容環繞今天青年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兩代人的觀念 差異、以及國際的青年政策 。 何順文校長致辭時表示,學院向來注重青年聲音,計劃由今年開始,每年 3 月 16 日也舉辦青年發展講座,與更多青年人交流不同事情的觀點、經 驗。他指,是次講座主題為「蛻變:青年發展機會與競爭力」,劉鳴煒身 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同時兼負多項公職,正好擔當主講嘉賓 。 「今天青年,比20 年前困難得多」 「於我而言,青年工作就是讓他們快樂、健康。不過,談論青年發展之 先,首先要界定誰是『年輕人』。」劉鳴煒說,印象中並沒有確實的官方 說法,界定哪個年齡層的市民屬於「青年」,有些國家的看法是 12 至 25 歲,亦有 12 至30 歲的界定範圍。「但我不認同。」他指,純粹以年齡區 分誰是青年、誰是孩童、誰是成人,並非可行之法,因為隨着議題改變, 年齡範圍亦會不同。譬如教育上,12 至 25 歲市民屬於青年不錯,但亦有 可能是6 至 25 歲;以就業角度看,青年可能是 16 到 30 歲;置業則是 18 到40 歲——若你認為40 歲還算年輕 。 劉鳴煒認為,與 20 年前相比,現在香港青年的困難更多 。 他進一步解釋,12 歲的青年,與 25 歲的青年,兩者分別可以很大,12 歲 正值小學升中,最關注的,通常是學業之類;25 歲可能已工作數年,或許 正處於尋找下一份工作的重要時期。只看這兩群青年,他們的處境已是截 然不同,所需要的幫助更是完全兩回事。那麼,究竟該如何界定「青 年」?「除年齡外,應該還有一個共同準則,用以界定何為青年——依我 經驗,這段日子與我接觸的年輕人,他們的共通點是正在經歷轉變。」他 重申,每個青年的需求和困難都不一樣,但共通點是都處於轉變的階段 。 升學是一種轉變,由校園跳到職場是一種轉變,與家人居住到自己租住房屋也是轉變——青年的共通 點,就是正在經歷不同轉變 。 劉鳴煒繼續分享近一年來,他擔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期間,與青年交流 的情況。他指出,自去年4 月上任,幾乎隔天便與不同青年會面,共約 160 多次的交流當中,部分是如講座當天的大規模活動,也有小組討論、 個人會面等。「其中,七成青年最關注的還是升學和就業的問題,餘下約 三成擔憂住屋問題,當然還有公民參與、普選、體育等,我們什麼都 談。」說着,他提到當天講座主題包含「競爭力」的元素,指這或多或少 與教育和就業相關,可以在此分享多些經驗和觀察 。 「今時今日當年青人,比較20 年前或 10 年前,我大膽些說——難得 多。」他接着向台下眾賓客呼籲:「在座年紀較大的朋友,我們不能總說 以往少時怎樣怎樣,現在怎樣怎樣,這些說法未必正確。我經常對身邊朋 友呼籲,不要將 20 、30 年前的經驗,直接投射到現在的年輕人身上——可 能有參考價值,但時代背景不同,不能直接投射。」 「鐵飯碗」真是年輕人的志願嗎? 青年所面對的升學與就業困境,劉鳴煒先說教育方面的問題,他指現在教 育傾向引導學童報考文憑試,讓社會上每個學生都在讀差不多的科目。 「但我認識的年輕人,很多興趣並不在此。這方面家長也有影響,我聽過 太多故事,青年跟父母說我想讀這科、做那件事,句子未說完,就已被父 母 KO (擊倒,此處指完全不接受其意見)。」他強調這現象並不健康, 應讓青年發展興趣,開拓能夠發揮的道路 。 「這方面,或者在座同學都知道,其實外國學生主修什麼科目,與他們的 第一份工作,並無直接關係——這不單是結果,而是家長和學生的期望一 致。」他舉例說明,一個學生在大學讀法律讀得很高興,但可能他早決定 不會當律師;也有人主修地理,但進了投資銀行工作。「反而在香港,與 我對話過的青年,仍有很多認為唸商科就要投身商界,甚至讀政治學,就 真的要當政治學者。」他坦言,這方面香港做得並不理想,無論在社會、 學生、家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