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内地NGO连续经受地震救援考验
1950-1970年代的三十年中,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与此相对应的,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则体现为极度发达的政府和相对弱化的社会,即“大政府,小社会”模式,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
“大政府,小社会”就是以人为本,减少政府的行政职能,增加政府的服务功能中国内地NGO连续经受地震救援考验在管理理念上,从社会控制转向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就是通过促进社会机体的发育和发展,逐步削弱政府对社会强制干预的职能,并强化为社会发展协调服务的功能;政府的注意力应该转移到为社会和市场组织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调节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加强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组织的多元治理结构及网络化的互动管理格局。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这种精神,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NGO(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鼓励捐赠。
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种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目前全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中国NGO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妇女领域、扶贫领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的“绿色之友”等。4月14日早7时49分,一场突然而至的强震,将玉树这个旅游资源丰富、藏传佛教兴盛的小城推进了一片死寂。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驻军立即展开紧急救援,居民也积极自救。军队、政府、企业的多支专业救援队伍火速向灾区集结。各种民间力量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中国内地NGO,这个在两年前汶川地震中被推向公众视野的群体,又一次经受地震紧急救援的集体考验。 内地NGO起步较晚 社会影响力日渐彰显刘国强(地震教育网负责人):我国的NGO很有中国特色。在我看来,主要分三种,一种是国字号的基金会、社团等,它们占据着大量的资源;第二种是有钱人,就是企业家在做慈善,比如一些企业家以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形式来做慈善;第三种就是草根NGO,没有背景,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很有爱心或者很专业。三种各有特色。刘彤(某国际非政府组织项目官员):关于中国内地NGO,从外国机构的角度来看,起步比较晚,还处于上升的发展时期。但近几年来,它们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尽管还存在着如管理和资金方面的诸多问题,但它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却越来越积极,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彰显。位坂和隆(日本红十字会驻华代表):在中国,我所了解的红十字会影响很大,因为它并不是纯民间的机构。其它的NGO组织还正在发展之中。汶川地震暴露NGO缺陷缺乏计划和专业知识《公益时报》:有人说,2008的汶川地震,让NGO走进了中国国民视野,让中国进一步走进了公民社会。您如何评价中国内地NGO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这给中国内地NGO带来哪些影响?Shawn Shieh:汶川地震对中国内地NGO有着重大影响。在汶川地震前,中国内地NGO比较分散且仅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动。汶川地震使很多中国内地NGO相互联络组织起来共同为赈灾出力。汶川地震使中国内地NGO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开始重视与地方政府合作,进一步彰显出NGO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尤为重要的是,汶川地震对政府独揽慈善公益领域的一些现象提出质疑,使得政府开始重新审视NGO和慈善公益领域的政策。汶川地震暴露了中国内地NGO的一些缺陷与薄弱环节。比如一些NGO常常缺乏计划,在赈灾救援方面也有足够的知识与资源,所以会出现很多NGO在震后不久就离开了地震灾区的现象。刘国强:自汶川地震以后,内地NGO的救援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已经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些NGO救援队和国外的专业队伍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对于一些草根NGO队伍来讲,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有些志愿者去灾区就是在帮倒忙。没有平时专业的培训、模拟训练、专业知识的积累,光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EC 61730-1 2023 最新版中文标准.doc
- 论融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以格力电器为例_.docx
- 配置管理程序(ISO20000-1:2018).docx VIP
- 德国柏曼年品牌策划.ppt
- 《内科护理》4第四节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课件.ppt VIP
- 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doc VIP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教师专业发展.pdf
-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ocx
- 陕西专升本英语3500词汇与高频词组.pdf VIP
- 2025年海南省公务员省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