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分析
发动机前沿技术分析报告——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文 摘为了降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泵气损失,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开发出了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关键词发动机 气门控制Advanced engine technology analysis report——Advanced engine valve control technology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gine intake pumping losses and improve fuel efficienc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jor auto companies and parts suppliers developed a number of advanced engine valve control technology.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ical technical solutions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Key words EngineValve control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汽车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加以严格的限制。例如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规定到2015年,在欧洲上市销售的新车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降至平均每公里130克;并于2013年4月通过了2020年欧洲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95克的目标,同时将对超标的车企课以重税。而日本将从2020年开始实行按JC08循环的油耗标准,在该标准下汽车油耗要比2009年规定的油耗水平提高24%,达到4.9升/百公里。在我国,根据国务院2012年6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为了应对不断加严的排放和油耗法规,整车企业不得不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发动机产品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当前已被广泛采用的发动机节能技术主要有汽油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技术、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ValveTiming)技术和涡轮增压(Turbo Charger)技术等。此外,为了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改善发动机燃烧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经济性,最近几年来可变气门升程(Variable Valve Lift)技术和无凸轮轴式可变气门驱动(Variable Valve Actuation)技术等先进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也广泛受到各大汽车企业的重视。1、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按升程调节范围可分为阶段式和连续式,按执行机构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等。1.1 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一般而言,发动机气门升程的定义,是以满足发动机全负荷时进气量的需求为设计输入。显然,当发动机工况处于怠速,或者中、低负荷时,从理论分析可知,此时发动机所需的空气量较少,也就可以选择较小的气门升程。较小的气门升程,不仅能减少发动机进气量,进而大幅度降低怠速和中、低负荷时的泵气损失,同时气门升程的较小,气门机构的机械功损失也会有所降低。传统的气门机构设计,无论是双凸轮还是单凸轮、顶置或者中置,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均是固定不变的,也就不能兼顾大负荷时发动机的性能需求和中、低负荷时的油耗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同时结合成本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本田、丰田、通用、保时捷,以及国内的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均开发出了两阶段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本田的i-VTEC技术、保时捷Variocam Plus系统采用的舍弗勒集团伊那(INA)公司的液压可变气门挺杆技术,以及通用汽车公司采用的伊顿(Eaton)公司的摇臂滚子类型的双升程(Dual Lift RRA)技术。1.1.1 本田公司VTEC系统本田公司于1989年推出的VTEC(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技术,并在此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i-VTEC技术。该技术在本田思域、雅阁、CR-V和飞度等主要车型上均有应用,其对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等性能的改善,以及技术可靠性均获得业内外的广泛认可。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1所示:ECU通过对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进行分析,确定发动机运行工况,并通过一套液压系统来控制销轴的运动,实现三个摇臂的锁定和分离,来选择不同升程和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