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尼族箐口村水资源利用的启示.docVIP

云南哈尼族箐口村水资源利用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哈尼族箐口村水资源利用的启示.doc

  云南哈尼族箐口村水资源利用的启示 管仲:水者,何物?万物之本源也[1]。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过多的雨水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每年入汛以来,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全国多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多地发生决堤、城市内涝及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河流污染、交通运输中断、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洪涝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寻找一个有效的雨水管理策略,重构雨水循环系统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内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对雨水管理的经验之上,大力推广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除了国外先进的雨水管理技术之外,中国诸多古村落中对于雨水巧妙利用的案例也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些案例不仅是其民族智慧的反映,也对当代的城市建设以及雨水管理具有极大的启示。本文以云南哈尼族箐口村为例,通过对该村落的选址、布局及雨水管理利用手段进行分析,助力美丽乡村及海绵城市建设。 一、云南元阳哈尼族箐口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箐口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东经1020 27acute; -1030 13,北纬220 49acute;-230 19acute;[2]。村寨坐落于半山腰,海拔1 500米,占地约5公顷,现有耕地总面积857.8亩,其中水田453.3亩,主要种植梯田水稻、玉米。全村有203户人家,900多人,98%以上村民都是哈尼族。丰富的自然环境,典型的哈尼民居,悠久的哈尼文化,使箐口村成为一座活的哈尼文化博物馆。 (二)自然环境 哈尼其义为山居之民,元阳箐口村地处哀牢山山脉,受红河、藤条江水系的深度切割,山高谷深。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湿润,年平均气温16.40C,最高气温32.40C,平均降雨量1397.6毫米,雨季5-6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3]。土壤多为棕壤、红壤、紫色土等粘性较大、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宜稻宜茶土壤。由于海拔相差较大,地形、气候、植被呈现立体性分布特征。多种地形、气候、土壤优势造就了箐口村得天独厚的生长繁殖条件。 二、箐口村的选址布局及水资源利用 正如《园冶》中所述: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山地环境变化多样,不仅是园林基址的首选,也成为择居的绝妙之地。元阳箐口村的选址与布局充分顺应了山地自然地形的特点,利用地形及气候的立体性分布特征,依山就势布置房屋、植被、给排水工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一)选址和布局 哈尼族村落在选址与布局时,大致将山体分为高山地带、上半山的凹塘以及中下半山三个部分,择优建寨。箐口村村寨建于半坡凹塘的向阳坡地,属于典型的哈尼族村寨选址(图1-图3)。正如哈尼族代代传唱的:山头的地有一块,山腰的地有一块,山脚的地有一块,盖新房要找个好地方;山头爬坡太累气,山脚雨来水淹人,哈尼从肚皮中间生,就在山腰盖新房。再瞧寨头的山坡上,有没有十分密的神林;又瞧寨子的山坡上,有没有姑娘眼睛一样的龙潭水,滑亮的石头底下,是压着泉眼的地方。再瞧寨子的坡脚,有没有高大的万年青树。[4]由此可见,哈尼族对村寨的选址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是哈尼族顺应自然的良好写照。在较为阴冷的高山区,箐口村保持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云遮雾罩,降雨充沛,在林中汇成无数水潭和溪流,低山河谷的江河湖泊均孕育于此,是天然的绿色水库,因此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点[5]。但是高山区海拔较高、寒冷潮湿,猛兽较多,故不适宜居住。而中半山的凹塘,气候温和,地形相对平坦,是理想的居住地,高山森林流淌下来的源泉贯穿整个村庄,供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在低海拔河谷地带较为炎热潮湿,蚊虫猖狂,也不适宜居住。但正因为下半山湿度较大、温度较高的独特条件,却为稻谷生长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哈尼族人民便依山就势修筑层层梯田,构筑了闻名中外的大地景观,也是他们顺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展现。箐口村完美地展示了哈尼族村寨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位一体的有序布局,四者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居环境体系。 (二)箐口村水文化 2009年-2012年,我国西南多省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其中尤以云南旱情最为严重,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出现多条河流断流,水库干涸,粮食作物减产。然而,大旱似乎丝毫没有眷顾箐口村,清澈的流水一如往常地从森林中流淌下来,梯田里的稻谷、玉米依然充满生气,生态保护的价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展现,这样的成绩要得益于箐口村独特的水文化。 水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的认知和调适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对水的信仰和认识、水资源的利用技术和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三方面[6]。箐口村水文化包括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三个部分。 1.水资源的保护 哈尼古歌唱道:有好山就有好树,有好树就有好水,有好水就开得出好田,有好田就养得出好儿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