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导航】高二语文-5.20《石钟山记》-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册
(1)“余固笑而不信也” 这里的“笑”是作者对李渤说法的“余尤疑之”的笑,正因为作者不相信李渤的说法,所以,他对寺僧的认识、对寺僧的举动都感到好笑。因为寺僧机械简单的“演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根本就不能说明石钟山何以得名,李渤说法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这里的笑,还含有作者对李渤说法的巨大影响的清醒认识。他知道李渤的说法已成了一种近乎权威的解释,正因为此,才有寺僧的举动。而作者却不盲从,不迷信前人的说法,“笑而不信”。 (2)“因笑谓迈曰” 这里的“笑”是作者会心的笑、得意的笑。苏轼夜乘小舟,“泊绝壁之下”亲身探访、考察,了解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由来,他为自己的巨大收获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更重要的是,他对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的怀疑,经过实地探寻终于得到了最终的解释。他没有主观臆断,他有疑必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终于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3)“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这里的“笑”,是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李渤对此说法有怀疑,他也曾到实地去考察过,但他的考察是肤浅的、机械的。他“忽遇双石,歌枕潭际,影沦波中”,即问“水滨”之人,得知其有“铜铁之异”,又“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李渤《辨石钟山记》),即由此断定,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石声如钟。这种考察的本身是不全面的,这种结论的得出过程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正因为此,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经过实地考察,苏轼解开了石钟山命名之谜,为他对李渤的嘲笑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4.全文三段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这篇文章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命名上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释疑,即通过实地考察来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属记叙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即在质疑、释疑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前后呼应,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第一段的质疑为第二段的释疑打下思想基础,第二段通过实地探访解决了第一段的疑问。第三段的结论是在第一、二段议论记叙的基础上得出的。 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5单元20石钟山记 二十 石钟山记 名句品读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5.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石苍舒醉墨堂》 6.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踏青》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8.开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饮酒》 经典美文赏读 二十 石钟山记 基础知识梳理 文本预习必知 文本解读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知能优化训练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洵之子,宋代著名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绍兴初,又贬惠州、琼州。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诗文集《苏东坡全集》等。 写作背景 《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1084)六月游石钟山之后。苏轼以团练副使的身份居住黄州,一住五年,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接到神宗“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手诏后才离开黄州,移汝州团练副使。此时49岁的苏轼总算在政治上减少了一些压力。他借赴汝州之机,先到筠州(今江西高安)去看望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过了端阳节。随后,他又游历了庐山。这时他的长子苏迈26岁,开始走入仕途,授德兴尉,苏轼便与苏迈一起同行,游览了石钟山。 知识链接 1.石钟山的基本情况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属江西省湖口县,由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濒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千米,北边一座濒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千米。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米~55米。两山相距不到1000米。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所以历来都是旅游胜地。 2.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三种说法 ①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1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1第2讲-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1第3讲-导数及应用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1第4讲-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实际应用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2第5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2第6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2第8讲-复数、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与综合应用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3第10讲-等差、等比数列及特殊数列求和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3第11讲-数列模型、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中数学第2轮总复习-专题3第12讲-函数、几何背景下的数列综合问题课件-文-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