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记者”之名的由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记者”之名的由来.doc

再论“记者”之名的由来   摘要:日本新闻界于19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大约十余年后,上海《申报》以及其他报刊的报人通过译报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得知这一术语,并将之载于华报之端。在报刊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记者”在20世纪之初成为了中国新闻人的代名词。   关键词:“记者”称呼;晚清;《申报》;日本;议报   2004年,《新闻爱好者》刊发的一篇短文称:“1905年《申报》进行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大尝试,把‘记者’、‘新闻记者’的称呼率先使用起来。”此文被中国记协网和中国记者网转载后,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再次转载,于是,“‘记者’称谓于1905年首现”成为了流行观点。近几年,这个观点仍在网络上流传。中新网2011年转载的一篇文章称,“记者”一词首见于1905年的《申报》。到了2015年,仍有人称“在国内,首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时间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对此,新闻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邓绍根刊文指出:“权威新闻网站长期刊登《‘记者’称呼可追溯到1905年》,不仅有损它们‘权威’之名,而且有误导全国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之嫌。”那么,“记者”这一称谓究竟出现于何时?   一、相关考证与争论   早在1988年,就有学者提出,“记者”一词最早见于1905年的《申报》,但在同年,另有学者指出,最先使用这个词的当是梁启超在日本所办的《清议报》,时间是1899年3月2日。此后,这一观点获得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进入新世纪后,也许是不满于“1905年说”的流行,有学者开始重新考证“记者”一词的由来并展开了争论。   2006年,李开军发文称,“记者”一词现于《清议报》的时间不是1899年而是1898年,而且,最早使用这个词的不是《清议报》而是黄遵宪于1890年刊印的《日本国志》,但此书的出版并未引起太多注意。1903年国人翻译出版的松本君平所著《新闻学》之中,随处可见“记者”二字,此书“显然对‘记者’一词在中国使用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年后,他又发文探讨这一问题并指出,“记者”一词至迟见于宋代的《朱子语类》,但现代汉语中的这个词汇来自日本,中国报人之所以使用,与“这些人物在日本或留学,或从事改良、革命活动”不无关系,例如《申报》1905年1月聘请的社论主笔张蕴和就是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   对此,邓绍根提出了一些异议。他指出,中国古代的“‘记者’一词应至迟出现于唐代,最早出现于近代的时间应为1895年冬”,因为杜甫的诗歌中就出现过“记者”二字,而《日本国志》的出版时间是1895年而不是李文所说的1890年。   李回应称,意为“做记录的人”的“记者”最早出现于晋代而不是唐代,作为“采访报道者”的“记者”则是1887年出现的,因为在这一年,《日本国志》虽未出版但已撰成。   其实,在李的“回应”发表之前,邓已经推翻了先前的“唐代说”。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文称,记者一词“至迟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经典史籍《管子》。现代意义上“记者”一词则是由“中国驻日的外交参赞黄遵宪、流亡日本的维新派和留日学生直译返传人中国新闻界”。对于该词在中国的传播,《日本国志》功不可没。此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曾七次再版,是它让“‘记者’一词公之于众,为世人所知”。   二、《申报》对“记者”一词的运用   两位学者的考证与争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把“记者”一词出现的时间往前推移了很多年,有力地驳斥了“‘记者’称谓1905年首现于《申报》”一说。同时,他们的研究表明,“记者”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但现代汉语中的“记者”或“新闻记者”系借自日语。   然而,《申报》并不是在1905年才开始使用“记者”一词。其实,在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付梓以前,“眼观六路”的《申报》报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词,如:“长岐县委员复设宴于一日亭款待各委员,并请各新闻馆记事者……”(1887年);“翌日,东京各日报社记者又宴于芝山红叶馆……”(1893年);“日本读卖新闻记申报馆记者姚文藻航海至日本云云……”(1894年):“前日江口氏已偕日日新闻社记者川村氏航海至申……”(1895年)。1895年之后也没有停止使用,如:“加藤氏及各将校、各新闻社记者、韩国官绅亦与焉……”(1896年)。   上述几个例子均是关于日本新闻报道,且大都系译自日本报刊,说明《申报》在译报活动中,直接使用了日语中的“记者”一词。这印证了李、邓两位学者现代汉语中的“记者”词系借自日语的判断。但同时也说明,报刊开始使用“记者”一词,也许主要不是因为受到了驻日外交官、流亡日本的维新派以及其他社会名流的启发,也不是因为聘请了留日学生担任撰述,而是因为通过开展新闻业务,报人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外来词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