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素材2-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素材2-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素材2-新人教版必修3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1)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来看,中国文明属于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起构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现实的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具体的齐鲁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自文化外部看是“一体”,以汉文化为主导;自文化内部视之,则呈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齐鲁、巴蜀、秦、楚文化,异彩纷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 (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研究中华文化的角度讲: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含后者。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注意区分文字、文学、文物、文明、文化的不同内涵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文学:以文学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3)文物: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4)文明:一般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其主要含义一是指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的文明时代;二是指教化、开化的结果;三是指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 (5)文化:广义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走进济阳周氏庄园 一座矗立数百年的豪宅 一段曾经辉煌的家史 一片所剩无几的断壁残垣 这里的主人中出过数名进士,有两位兄弟在清嘉庆年间分别任湖南、湖北道台 如果不是亲自走进这所宅院,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拥有那样的辉煌。古宅的一砖一瓦、一台一榭以及已经褪色的雕梁画坊,无不显示着以往主人的尊贵和富有。然而,世事多变,这片巍峨庞大的古代庄园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沧桑,已衰败不堪了,只有从仅存的断壁残垣中,我们仍能依稀看到昔日主人的风光和气派。 值得炫耀的家谱 周氏庄园位于徒骇河北岸的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占地面积156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宅院最早的主人是该村人周耀德,他出身巨富,于明万历年间中进士,虽官职不高,但凭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产跻身宦海,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于是他耗重金修筑了这所足以象征身份地位的豪宅。相传周耀德的族兄最早在前楼村也修筑过一所宅院,前楼、后楼因此而得名,但前楼村的宅院不知何时、何故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周耀德修筑了这所宅院后,周氏家族门庭兴旺,喜事连连,先是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考中进 士,随后他的二三代孙又有几人考中进士或举人。至清朝嘉庆年间,周耀德的六代孙周天民、周成民两兄弟分别成为湖南和湖北道台,官至四品,这使周氏家族的声望和势力达到顶峰。从周宅残留的遗物中我们还能看到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周成民母亲祝寿而送的精刻红木楹联。 身为道台的周氏兄弟,以周成民名气最大,在职时间也长。他虽为官宦,却能勤政为民,亲善乡里。据济阳旧志载:周成民,历任显宦,所在多惠政,尤喜义举,曾为家乡捐资立学,并资助贫寒子弟多人,他为官期间,没有在家乡修房买地,只在江西景德镇办陶瓷厂一处,又在扬州办了一家盐店,后来他把这两份产业传给了家乡的侄子。 身为道台的周氏兄弟,在后楼村一直延用着祖上的堂号,即“清乐堂”和“兴吾堂”,本村或邻村的老百姓多为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