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底扩张-东亚古环境科学数据库
第二节 海底扩张
一、洋底地形单元
整个大洋底的地形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和大洋底部等三个巨型单元。
1、大洋中脊(Mid—oceanic ridges)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环球考察以来,就知道大洋中脊有一条海底山系。1925—1927年间,德国人的“流星号”的回声探深工作就整理出大西洋纵列着一条长达17000公里的大洋中脊。1956年,美国学者M.Ewing and B.C.Heezen(希曾)进一步指出,世界上各大洋都有洋中脊存在。这条洋底山系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连续延伸,成为环球洋底山系,总长度约80000公里。
Mid—oceanic ridges又称为中央海岭,简称洋中脊。在地貌上,它是大体大洋中线延伸的海底山脉,各大洋中均有发育,规模巨大,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它是板块分裂的开始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
洋中脊顶的水深多在2000—3000米左右。脊顶高出洋盆底约2—3公里;宽一般可达1000—2000公里,最宽可达3000—4000公里,窄者仅几百公里。洋中脊顶部的沉积物很薄到缺失,一般有裂谷从中脊顶部切入,为巨大的张性应力场作用背景。;全球洋中脊体系;洋底主要地形单元; 2、大洋底部
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麓或海沟相邻。
3、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间广阔的过度地带即为大陆边缘,可分为大陆坡、大陆架和大陆麓等三个部分。
有两种类型的大陆边缘
①、大西洋型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②、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二、洋底地壳结构
大洋地壳较薄但重,缺失大陆地壳的花岗岩层,纵波速度为Pn5.5—6.3/Sce;密度为2.7—2.8g/cm3;大陆的平均厚度为35km,而标准的大洋地壳厚度仅7km。
大洋地壳主要有三层
1、沉积层
Pn1.5—3.0km/sec。沉积物为深海沉积的深海红粘土,钙质硅质软泥。平均厚度约0.5km。
2、火山岩层
Pn4.5—5.5km/sec。平均厚度1.7km。上部主要为大洋拉斑玄武岩(低K)夹深海沉积物;下部为辉绿岩,呈岩墙和岩脉产出。
3、玄武岩层
Pn6.7—7.0km/sec。平均厚度4.9km。构成大洋地壳的主体,据采样分析,有辉长岩、角斑岩及蛇纹石化橄榄岩。;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主要组成单元示意图;活动大陆边缘与
沟-弧-盆=体系;海沟、岛弧、俯冲带;; 三、海底扩张的提出及概关概念
1、地幔对流
早在20世纪初,Alps山的著名研究者Ampferer(按普费勒)就提出了地幔对流(壳下流)假说,后来经过一些学者的发挥。他们指出:Alps褶皱山系中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无疑意味着发生过强烈的挤压汇聚作用。学者们还注意到,在褶皱和逆冲推覆的构造变动过程中,一些刚性地段(地台部分)俯冲、潜没于相邻的地槽褶皱带之下。这种下潜作用可以用地幔中的对流来解释,褶皱山系处于地幔下降流的位置。
英国学者A.Holmes(1928)在大陆漂移学说遭到强烈反对的同时,进一步用地幔对流的上升来解释大陆地壳的破裂、拉开及大洋的形成。A.Holmes将地幔对流与活动论相结合,他认为,大陆之下的上升地幔流使大陆分裂向两侧漂移,并在两个地块之间产生新大洋。
地幔对流的概念:地幔物质由于热量的增加,密度减小,形成热流上升,达到地壳下部再向不同方向分别流动,随着温度的下降,又转向地球内部的过程即地幔对流。
大洋中脊裂谷系明显属于张性环境,它是一个地震带,具有显著的高热流值,其暗示了洋中脊轴部是高温地幔物质上涌的地方。这就使人们自然地联想起A.Hol-mes的地幔对流假说。
1960—1962年期间,美国地质学家Hess(1962)and Dietz(1961)在地幔对流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 2、海底扩张说
这一学说认为,大洋中脊顶部乃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涌的地幔物质经冷凝而形成新的洋底,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随着热的地幔物质源源不断地上升并形成新的洋底,先形成的老洋底不停地向大洋两缘扩张推移,洋底扩展的速度大约是每年几厘米。 ; 3、海底磁异常与海底扩张
(1)、地磁极性反转
早在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