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成果简介-简帛研究.DOC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成果简介-简帛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成果简介-简帛研究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成果简介 王中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中江著:《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年3月。 随着新出土简帛文献的不断增加,对古代中国哲学和思想世界展开一定程度的整体性研究,不仅可能而且也越来越有必要。《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这部著作就是在相对整体的视野之下所展开的一项研究成果。 大量的新出土文献以及所承载的广泛信息,首先促使学术界重新认识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为此,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古代中国文明的概念,即“简帛文明”(也可称为“简帛时代”)概念,用它来指称古代中国以竹简、木牍和缣帛等为书写材料而保存和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文明。比起“青铜时代”这一概念来,“简帛文明”是一个更加广泛和综合的文明概念,它承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信息比其他任何载体都要大,它奠定了后来中国整个历史的基础。 面对失而复得的许多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珍贵“佚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世界比我们已知的世界要广、要大,比我们已知的东西要丰富、要复杂。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河北定州八角湖北云梦睡虎地简郭店楚简上博簡《魯邦大旱》、《鬼神之明》、《三德》、《凡物流形》等文献,东周时代的信仰也在经历着变化,这不仅反映在孔子的人文主义与超验信仰并行不悖,“三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仍受到孔子的传承,而且反映在东周鬼神观的多样性上,反映在《黄帝四经》和《三德》也引入了超验的天神信仰。 大致从战国中期以后,诞生了一个具有高度融合性甚至是综合性的学派──黄老学,但它是如何融合诸子学的,它的基本形态又是什么,过去我们的认识比较抽象;另外,一般把秦国看成是单靠法律统治的国家,但根据《黄老四经》和《为吏之道》,我们对黄老学的真正形态和秦国的政治伦理获得了新的认识。《黄帝四经》融合了儒法等思想,充分发展了老子的社会政治理念,是一种高度关注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社会政治学派;《为吏之道》使我们知道在秦始皇之前,秦国的政治生活实际上受到了儒家政治伦理的明显影响,它对官吏言行的一系列伦理要求基本上都来自儒家,这促使我们修正以往对秦国政治生活单一性的印象和看法。 总之,这项成果主要运用把新出土文献跟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的方法,大致确定了这些文献在周秦思想史中的恰当位置并克服了以往根据通行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同时,这项研究努力究明出土资料为中国古代思想世界带来的变化,关注这些新的思想资源对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和对话的意义。 目录 导论:“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新知 一 古代文明形态与“简帛文明” 二 简帛文本与思想史文本新知 三 古代哲学和思想记忆的复活 第一编 简帛文本与古代宇宙生成论 第一章 《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道观 一 宇宙原初“统一体”:“太一”与“一” 二 “主辅”生成机能:从“水”到“天”和“地” 三 “相辅”生成机能:从“神明”到“岁” 四 作为原理的“太一”和“天道观” 第二章 《恒先》的宇宙观及人间观的构造 一 “恒先”:宇宙的“原初”及其“状态” 二  从“域”到“气”:宇宙的演化和天地的生成 三  “始”和“往”:“万物”的生成、存在和活动 四 “天下之事”与人间行为的尺度 第三章 《凡物流形》“一”的思想构造及其位置 引言 :“一”与《凡物流形》和黄老学 一 作为生成者的“一”与不同的宇宙生成模式 二 “一”与“万物”存在和活动的根据 三 “一”与“圣人”和政治原理 四 “一”与“心灵”修炼和“贵一” 结语 第二编 从“三代宗教”到东周时代的信仰 第四章 “灾害”与“政事”和“祭祀”──从《鲁邦大旱》看孔子的 刑德观与祭祀观 一 “灾害”与“政事” 二 “御灾”与孔子的“刑德观” 三 “御灾”与孔子的“祭祀观” 第五章 《鬼神之明》与东周的“多元鬼神观” 一 “有鬼”、“无鬼”之辨别与《鬼神之明》 二 《鬼神之明》”与“鬼神”的“善恶赏罚” 三 《鬼神之明》与“鬼神”之“力”及其限制” 第六章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论──以“天常”、“天礼”和“天神”为中心的考察 一 “天常”:自然理法和“天时” 二 “天礼”:行为规范和禁忌 三 “天神”:宗教神意论 第三编 心性、美德和境遇 第七章 《性自命出》的人性模式及人道观──“性”、“情”、 “心”和“道”等概念释义 一 人性“有善有恶”与《性自命出》 二 作为“情感”之“情”的形态 三 “心”的不同层面及其关系 四 “道”和“礼”、“乐” 第八章 “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 ──郭店竹简“”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 一 “身心合一”之“仁”与“同情心” 二 “身体”与“事亲”之“仁” 三 “推己及人”与“爱民”、“爱人”之“仁” 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