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藻类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Biotechnology,2012,32(9):113117
藻类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崔翠菊 张立楠 王 娜 李晓捷 刘延岭 江 鑫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烟台 264003)
摘要 DNAbarcode,又称为DNA条形码,是指利用短的标准DNA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进行物种
的鉴定和快速识别。目前该方法在动物分类研究中应用广泛,其中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
基1(cytochromecoxidasesubunit1,COI或cox1)基因中的约700bp长度的一段被用来作为标准
DNA片段。在陆地植物条形码研究中,生命植物条形码联盟会(ConsortiumfortheBarcodeof
LifePlantWorkingGroup,CBOLPlantWorkingGroup)近期推荐将植物叶绿体中的两个基因片段
rbcL+matK作为初步的陆生植物条形码,此组合能在70%的程度上进行植物物种的鉴别。在海
藻的分类研究中,DNA条形码的应用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硅藻、红藻和褐藻,尚没有学者
明确提出适合藻类的DNA条形码。总结了能够作为藻类DNA条形码的序列特点、应用流程及分
析方法,综述了DNA条形码在藻类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藻类DNA条形码的应用
前景。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藻 物种分类 COI
中图分类号 Q914.82
现有的生物物种鉴定和分类方法主要以形态为基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直到2003
础,地球上有数亿个物种,迄今为止,也仅有不足200 [3]
年Hebert等 将其应用到动物的物种鉴定研究,DNA
万个物种被认识,物种鉴定和分类研究是一项任重而 条形码技术才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动物的DNA条
道远的任务。目前形态学分类方法有两方面的局限: 形码研究通常使用线粒体的COI基因,基因片段长度
第一,不同个体的形态特征受生物发育阶段和遗传可 为648bp,侧翼有保守序列,使其很容易扩增、测序和分
变的影响容易导致不正确的鉴定,许多群体中存在的 析。更多的研究证明,COI基因在种内的变异率仅为
隐存种无法只通过形态观察准确辨别;第二,分类学家 1%~2%,但在相近物种中的变异率相对较高,因此,
识别能力有限,能够正确鉴定1000个物种的分类学家 在用其进行物种鉴定时可信度高[4]。在陆生植物中,
极少,对地球上 1亿 ~10亿个物种而言就需要 1万 ~ Vijayan、CBOLPlantWorkingGroup、闫化学、唐建阳等
[1] 分别对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应用前景
10万个分类学家来支撑物种的识别体系 。形态学鉴
[58]
定的局限性和不断缩减的分类学家队伍,使分类学的 预测 ,研究发现,COI基因的替代率很低,而且基因
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含量和结构改变很大,不适合作为植物的DNA条形
[5]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大量的分子数据为上述问题 码 ,而 CBOLPlantWorkingGroup推荐将rbcL+matK
[6]
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特 两个基因片段的组合作为植物的DNA条形码 。此
定基因片段能区别生物的多样性差异。DNA条码(技 外,DNA条形码技术已在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类群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