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六
经络门
黄帝素问
阴阳离合论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注 离则为三阴三阳,合则为一阴一阳。】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注 南面为阳,故曰广明。背北为阴,故曰太冲。太冲乃阴血之原,位处下焦,
上循背里,是以三阴以太冲为主。】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
【注 太冲所起之地,为足少阴之处。】
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注 少阴与太阳合,阳出于阴,故在阴之上。】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注 至阴穴在足小指外侧,太阳经脉之根起于此。《灵枢》曰:太阳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阳明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结于(上穴下怱)笼。(上穴下怱)笼
者,耳中也。太阴结于太仓,少阴结于廉泉,厥阴结于玉英。】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
【注 阳出于阴,从下而上,故中身而上,名曰广明。】
广明之下,名曰太阴。
【注 太阴主中土,为阴中之至阴,故位居广明之下。】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注 太阴与阳明合,并主中土,故位居太阴之前。】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注 厉兑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乃足阳明经脉之所起。】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注 太阳之气在上,故曰少阴之上。两阳合明曰阳明,在二阳之间,而居中土,
故曰太阴之前。厥阴处阴之极,阴极于里,则生表出之阳,故曰厥阴之表。盖以前为阳、
上为阳、表为阳也。曰上、曰前、曰表者,言三阳之气也。曰至阴、厉兑、窍阴者,言三
阳之经脉也。手足十二经脉,主三阴三阳之气。在经脉则分为三阴三阳;在气相搏,命曰
一阴一阳耳。】
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注 窍阴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少阳主初生之气,故名阴中之少阳。三阳之气皆
出于阴,故曰阴中之阳也。】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注 阴阳之气,分而为三阴三阳,故有开有阖有枢也。太阳者,巨阳也,为盛阳
之气,故主开;阳明合于二阳之间,故主阖;少阳乃初出之气,故主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注 开阖者,如户之扉;枢,扉之转柱也。舍枢不能开阖,舍开阖不能转枢,是
以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开主外出,阖主内入,枢主外内之间,若搏于中而勿浮,则合而
为一阳矣。】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注 阳气出而主外,阴气升而主内。】
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注 阴阳二气皆主于下,阴气出而在内,是以中为阴。其所出之太冲,在下而冲
之上,名曰太阴冲脉,为十二经脉之原。故三阴三阳,皆以太冲为主。】
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注 隐白穴在足大指端,太阴为阴中之至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
【注 中为阴,故曰后曰前,言阴气出于下而并处于里之中也。】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注 涌泉穴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注 少阴主水,厥阴主水生之木,故在少阴之前。】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注 大敦穴在足大指三毛中,足厥阴肝经所出之井穴,阴在下,故论足之三阴
也,十一月一阳初生,厥阴主十月,为阳之尽,故曰阴之绝阳。两阴交尽,名曰厥阴,故
为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注 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盛,故主开;厥阴为两阴之交尽,故主阖;少阴为
一阴之初生,故主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
【注 阴气从下而出,在内之中,搏聚而勿沉,命为一阴也。阳气主浮,故曰勿
浮;阴气主沉,故曰勿沉。盖三阳之气开阖于形身之外,三阴之气开阖于内之前后,故曰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注(雩重)(雩重),气往来也。阴气积于内,阳气传于外,日出而阳气生,日中而
阳气隆,日晡而阳气衰,日入而阳气内归于阴,一昼夜而为之一周。阴气开阖于里,阳气
出入于形表,而为阴阳离合之相成也。】
诊要经终论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注论脏腑阴阳之合并也。所论五脏之气者,三阴之所主也。三阴之气与三阳交
并,阳气先至,阴气后至,合于十二经脉,内络脏腑,外络形身,外内出入,循环无端,
故曰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不知并合诊,故不明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当知五行而
生三气,三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