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陕北:开创长征落脚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浴血陕北:开创长征落脚点.doc

浴血陕北:开创长征落脚点   “一道道那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深秋时节,陕北高原依旧满目苍翠。走进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胜利纪念馆广场,一个正激情地吹着冲锋号的红军战士雕像映入眼帘,仿佛正在播放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他吹唱出来的。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登上象征长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250级台阶,站在高高耸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前,听着讲解员深情讲述曾经在这片黄土高原洒下热血的红军英烈的故事,笔者对他们为国家、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肃然起敬,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当年对陕北的高度评价。那么,红军长征为什么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为什么说这里是出发点?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过怎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一个个纪念馆,探访一座座纪念遗址,当年的烽火岁月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   七次抉择长征落脚点   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红军长征一条街”,有一间邮政代办所,只有一个小院,主要收转往来信件和发售一些报刊。当地人说,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得到了陕北还有革命根据地的消息,“才下决心把红军带到陕北落脚的”。宕昌县党史办高主任说:“在此之前,关于红军到哪里落脚的问题,有过5次大的变动:一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二是建立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三是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四是建立云贵川边根据地;五是打回川陕甘地区去。”   就六次就是在与苏联接近的陕甘广大地区创建根据地,求得发展,然后向东发展。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虽然摆脱了危机,但到底何去何从,依然心中没底”。当时,毛泽东准备打长期无后方的游击战争。谢觉哉曾经回忆道:过了大雪山后,毛主席找我和徐老、林老、董老谈话说:看来咱们的部队是要长期无后方地打游击,你们年纪大了,在部队上长期搞下去,会把你们拖死的。到了甘肃以后,你们可以自找掩护关系,到白区去做党的地下工作,请予以考虑。   在哈达铺,最先发现国民党报纸载有红军消息的,是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据《毛泽东年谱》中记载,毛泽东于9月18日召见一纵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要他们到哈达铺找些“精神食粮”,只要是近期报纸杂志都找来。曹德连后来回忆道,9月的一天,他们装扮成国民党中央军智取哈达铺,发现在缴获的报纸上登载有徐海东红军的消息和一张“匪区略图”。报纸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手中,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视。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讲述道:“9月19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队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呢,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中记载:当天叶剑英把报纸拿给彭德怀看,彭德怀看完后,立即去找毛泽东。回来时,彭德怀兴奋地对叶剑英讲:“老毛和中央其他同志,已初步决定,到陕北去找刘志丹。”   9月22日,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前,红军团以上干部席地而坐,聆听党中央作出到陕北去会合刘志丹领导的红军的重大决策。毛泽东兴奋地说:同志们,胜利前进吧。我们离陕北只有700里地了,那里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线阵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韩亚东介绍说:“毛主席的正确决策,响彻云霄,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将士,大家振臂高呼,坚决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到陕北根据地去。”   第七次长征落脚点抉择发生在榜罗镇。9月26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博古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撰写了《陕西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文章详细地论述了在陕北落脚的意义,指出“在陕甘,特别是陕北有着惊人的蓬勃的发展。无疑的,这个发展,其意义,其重要性,决不限于陕西,决不限于西北,而是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是“赤化整个西北之开端与先声”。因此,我们要“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宣教中心主任刘敏说,据《〈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明》(二)《党史资料通讯》第十八期记载:“榜罗镇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的计划,决定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作为全国革命总指挥部,从那里领导全国革命。”   至此,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重大决策,经过七次慎重抉择,终于盛大揭幕。长征胜利在望,毛泽东的心情豁然开朗,欣然写下《七律?长征》,发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吟哦。一个月后,又有了陕北人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样的热情放歌。   两场大战浴血进军陕北   “腊子口一举敌人亡,导师指向陕北去,陕北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