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藤竹编织技艺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黎族藤竹编织技艺探析.doc

海南黎族藤竹编织技艺探析   [摘要] 海南黎族藤竹编织技艺再现了几千年来黎族的社会生活形态。研究了黎族传统藤编技艺的历史与工艺流程,分析了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民族文化特色、造型种类与设计风格等,期望推动黎族藤竹编织技艺的保护与研究。   [关键词]海南黎族;藤竹编织;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Abstract] The vine and bamboo weaving craftsmanship shows the primitive daily lifestyles of Li tribe which continu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long history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vine and bamboo weaving, discusses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modeling types and design sty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this unique craftsmanship of Hainan Li tribe.   [Key words] Hainan Li Nationality;The vine and bamboo weaving craftsmanship; Traditional craft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社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海南黎族工艺文化研究(HNSK(YB)15-103)阶段性成果。   海南黎族的藤竹编织技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仅包括藤编和竹编,还包括了藤竹混编和草编等植物编织手工技艺,是黎族传统手工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心灵手巧的一面。但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制品在黎族村寨的普及,黎族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藤竹用品基本退出了黎族家庭的生活舞台,藤竹编织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各类丰富的传统藤竹制品正在迅速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仅成为博物馆和收藏者的藏品。虽然2010年黎族藤竹编织技艺被海南省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与海南黎族的其他非遗保护项目相比,藤竹编织技艺由于原材料的获取相对容易,编织工序也相对简单等原因,较少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与研究。笔者近年来深入海南黎族村寨实地考察和调研传承人,以此为基础,对黎族的藤竹编织工艺进行了记录整理和研究分析,以期推动对黎族这种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保护与研究开发(图1、2、3)。   一、黎族传统藤竹编织技艺历史悠久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在岛上居住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藤竹编织技艺的历史也同样悠久。编织是普遍出现于人类石器时代的古老手工技艺,先民们就地取材采集植物的茎条或叶片等原材料,编织成绳网、篮筐等物品以满足渔猎采集等生产和生活需要,黎族人也不例外。海南岛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于各种藤竹和草类植物的生长,为黎族人的手工编织提供了充裕的天然原材料。藤竹等植物编织的物品不但容易得到,而且轻巧、柔韧、耐用,自古以来就是黎族人身边最常用的物品。例如明代田汝成的《炎徼纪闻》卷四“蛮夷”篇就记载了黎族妇女普遍头戴草编帽子的现象:“黎人?F蛮也……妇人戴?m笠”[1]、清代潘延侯等人纂修的《康熙琼山县志》等古籍则普遍记载黎人“戴藤六角帽”[2]、民国陈铭枢总纂的《海南岛志》也记载黎人:“以露蔸叶编织为席……收贮衣服多用竹篓……织露蔸叶为篓以贮屑物……织藤竹小篓以为入市购物之用。”[3] 除生产生活用品外,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的“志器”篇还记载黎族人有作为防御性武器的藤编头盔:“黎兜鍪,海南黎人所用,以藤织为之。”[4]而且,虽然这些织品多是简单粗放的手工产品,但也出现了许多精品。例如唐代段公路在其《北户录》卷三中就记载:“琼州出五色藤合子、书囊之类,细于锦绮,亦藤工之妙手也。”[5] 民国《海南岛志》亦记载黎人:“其藤竹器之制作,间有甚精致者。”[6]   几千年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黎族家庭始终传续着藤竹编织技艺以满足使用物品之需。人们将其作为家庭副业,利用农闲和空隙时间编织器具以自给自足或与周围的村民以物易物。也正因为如此,在黎族历史上,藤竹编织从未形成过专门的生产作坊。藤竹编织技艺的传承没有门槛,黎族村民家家砍竹子、户户编藤草,世世代代使用藤竹用品,就在生活日用的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了几千年。直到20世纪末,塑料、金属等工业化制品逐渐取代藤竹制品,年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