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使用说明】 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根据任务分配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配套资料】 世纪金榜、黄冈专列单元测试卷、2008—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相关知识 2、掌握高考诗歌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 3、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 【复习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精读点拨、矫正反馈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鉴赏诗歌修辞手法之解题和拟题训练 【复习过程】 一、【典例引路】 例题1(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问题: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诗意助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参考答案】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运用拟人,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例题2 (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诗意助读】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二、【规律总结】 1、考点解读: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考查重点: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双关等。 2、考查形式: 直接提问: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间接提问: (4)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三、【知识精要】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解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诗人开篇就描写了清溪的本色给自己以清心的感受;接着二、三联分别运用衬托和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环境。答题时一要找准“明镜”“屏风”的本体,二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要注意识别拟人手法。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情感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