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青少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梁玉英
思想道德作为统驭人类精神世界的上层建筑,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民心,形成共同的意志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重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当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确实存在有一些青少年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的不良现象。如由广播、影视、网络游戏、“口袋”图书等引发的青少年误入歧途、从色情、暴力倾向到黑恶势力危害他人与社会的问题,由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父母远离或疏于交流等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家庭、学校、社会在思想道德德育方面的缺失所导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亲情淡漠、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等问题,由家人溺爱、生活环境优越等引发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拼搏进取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生活、不懂得关爱自然和珍惜生命等问题,近年来以抢劫、杀人等为突出特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许多家庭的幸福安宁,越来越倍受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青少年中有30%左右、城镇青少年中有5%左右的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过早辍学、步入社会,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无业游民,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弊端、网络的危害等无疑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1.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因其自身的缺陷,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负面作用。它突出了经济行为主体的自主性,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实现,强调自我发展和个人自由,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也引发了无视社会责任的诸如损公肥私、贪污腐化、见死不救、遇难不帮等社会道德滑坡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享受倾注了极大精力和热情,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物欲化的社会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过于迷恋对物的享受和崇拜,根本无视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人格完善;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物欲的无止境性,加之机会不均等和攀比心理作用,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心理严重失衡、行为不安分、思想不集中、见异思迁、趋利若鹜、有岗不上、有业不敬的浮躁狂热现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求利性、功利性原则诱发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度在社会上盛极一时,造成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的淡化等等。以上这些社会不良习气,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还把自身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言行潜移默化给孩子。家长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家庭美德、荣辱感不强,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熏陶着孩子,造成孩子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萌芽期就呼吸着“缺氧”的空气,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初步形成,反而营造了孩子任性自私、不尊老爱幼、亲情淡漠的土壤。加上有的家长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经常求神拜佛,有的家长受社会上赌博之风影响、经常在家中聚赌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部分家庭的现状:家长自身不求上进、不知荣明耻、浑浑噩噩过日子,却要求孩子爱学习、各方面成绩突出;否则,就觉得脸上无光,打骂孩子不争气。自身不正,如何正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基础的形成极为不利。
3.应试教育弊端仍顽固存在,素质教育几乎还是纸上谈兵
(1)应试教育以成绩定输赢——评价教师能力高低和优劣,对学生在是非认知、判断标准、辨别能力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患上“营养不良”症。
品德课的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