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目四-劳动合同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四-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专业技术培训——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 1、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继续提供工作岗位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的,应当续订劳动合同。 2、续订条件不能达成一致——按原合同条件继续 3、继续履行期间——单位不提供岗位,视为放弃对剩余服务期的要求,劳动关系终止。 4、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放弃对剩余服务期要求的,劳动合同可以终止——用人单位不得追索劳动者服务期的赔偿责任。 * (1)小雅可按有关法规跟单位协商签订新合同或继续履行原合同; (2)如果单位放弃对剩余服务期要求,那么小雅在今年6月份就可以跟单位终止合同,解除劳动关系。 黄某从事推销工作超过5年,经验丰富,于2008年1月1日进入某市A商贸公司工作,从事商品推销工作。黄某与A商贸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 黄某与A商贸公司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由于黄某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与公司有关客户方面的核心信息,因此A商贸公司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包括A商贸公司的技术秘诀、设计图纸、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渠道及情报)均属于A商贸公司的商业机密。黄某在合同期内及合同期满或中止后3年内必须履行为甲方保守商业机密的义务。如黄某擅自泄密,则视为侵权和违约,需支付给A商贸公司违约金60000元,同时A商贸公司还有权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追究黄某的责任。 2009年8月,由于黄某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资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人脉,于是黄某想自己开公司。2009年9月,黄某向A商贸公司书面提交了辞职书,在没有得到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就自己开办了B商贸公司。黄某利用自己掌握的A商贸公司的客户资料等信息,抢走了A商贸公司的大量客户,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也给A商贸公司造成了较大损失。于是A商贸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黄某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主要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一般来说,“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主要是指那些因为工作原因,可以接触到公司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人员,如高级营销人员、重要管理岗位、秘书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主要是指:非专利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中非专利技术信息包括技术诀窍、技术配方、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等。经营信息包括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要决策、内部规范、市场布局、价格策略、客户名单等。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 3、保密、竞业限制条款 (1)关于竞业限制——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段时间内: 不得到有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 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 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 (2)关于保密和竞业限制的特殊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2008年10月,林某进入本市一家软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每月工资12000元。2010年10月,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林某在但双方在合同中对于竞业限制期内的经济补偿数额未进行任何约定。 2011离开公司后两年内不得自营或到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其他公司就职。” 年5月30日,软件公司与林某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林某离开公司。2011年10月林某找到公司表示:其离职后,一直未违反双方竞业限制的约定,而公司未支付其竞业限制期内的经济补偿,故要求公司支付上述经济补偿。而软件公司表示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未对竞业限制补偿金数额进行过任何约定,故,合同中有关竞业限制的约定为无效条款,因此拒绝了林某的要求。 2011年11月,林某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从2011年6月起按月支付其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 * * 飞行员跳槽事件 ——昂贵的人才流动 早在2004年,飞行员跳槽遭遇巨额索赔事件便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先是6月,海航集团控股的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