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消化管特异的生殖器官等与原腔动物其它类群不同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本章要点 本章以人蛔虫为代表,详细阐述了原体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即:身体两侧对称,三胚层,不分节、具原体腔、完全的消化系统及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等。 本章重点与难点 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掌握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一般了解其它寄生虫,如:绕虫、钩虫等地特点、生活史、危害与防治原则。 原体腔动物 原体腔动物又称线形动物或假体腔动物。由于它们在形态上差别较大,内容庞杂,学术界对本门动物意见不同一,有人主张将其各列为门。我们根据其原腔等一系列的特点,故以原腔动物门为标题以线虫纲为代表加以介绍。 原腔动物门目录 第一节 代表动物-人蛔虫 第二节 原体腔动物的分类 第三节 原体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展 附一、棘头动物门 附二、线形动物门 复习思考题 人蛔虫生活习性 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感染率儿童高于成人。人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可引起蛔虫病。 蛔虫外部形态 外形 人蛔虫体呈圆柱形,向两端渐细,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雌虫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形态特点:分头和尾。身体不分节。 虫体前端 顶部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双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口稍后处腹中线上有一极小的排泄孔。肛门位体后端腹侧的中线上。雌性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很小;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称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能自由伸缩。 二、内部结构与功能-1.体壁及原体腔 体壁 角质层 原始体腔 线形动物在体内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个空腔——原始体腔。腔中充满了体腔液,可以使内脏器官自由运动,为内脏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更有效地完成体内物质的循环和运输,更有效地调节和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这些都说明原始体腔动物比无体腔的扁形动物进化。 原体腔,又称假体腔,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原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且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结构特点: (1)体表光滑而硬,外面有一层角质膜。 (2)前端有口,口周有3片唇,有感觉作用,后端有肛门。体壁内有一条从前到后的管子,是消化管。消化管有了简单的分化。 (3)在消化管和体壁之间有一个空腔,腔内有发达的生殖器官。雌虫的子宫内约有2700万粒虫卵,平均每天产卵20万粒。 根据形态结构特点思考:为什么蛔虫能寄生在人的肠道内? 2.消化系统 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分为前肠、中肠、后肠。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内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吸吮功能。咽后为肠,后端有肛门。 肠壁 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直肠短,以肛门开口于体外。雄虫的直肠实为泄殖腔,以泄殖孔开口。蛔虫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与排泄 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故厌氧呼吸为寄生线虫的特点之一。 排泄系统 蛔虫的排泄器官属管型,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图示),伸向体后的2条纵排泄管,位于侧线内 4.神经系统 咽部有一围咽神经环,由此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向后的神经中,以背神经和腹神经最发达,嵌在背线和腹线内神经间有横神经连接。各神经在尾端附近汇聚起来。感觉器官不发达蛔虫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虫泄殖孔前后的乳突都有感觉功能 5.生殖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雌雄异体异形; 雄性为单管型,为细管状,由盘曲的精巢和输精管及较粗大的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射精管入直肠,以泄殖孔开口于体表。交合刺囊内有一对交合刺。 雌虫 有一对细管状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细,极长,前后盘曲于原体腔内,子宫较粗大,二子宫汇合成一短的阴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表(图示A)。卵巢中央有一合胞体的中轴,卵原细胞呈辐射状排列。 6、蛔虫的生活史 蛔虫为直接发育。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属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即发育成幼虫,再过1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 蛔虫在体内的移行 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 7、蛔虫的感染途径和危害 1.蛔虫的感染途径(生活史):下表讲解。 蛔虫生活史与扁虫生活史不同之处 1、蛔虫无自由生活的幼虫,第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大学测控电路试卷.doc VIP
- 西 藏图考 清 黄沛翘(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pdf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提前终止协议书8篇.docx VIP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快递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材料概论-第二章课件.pptx VIP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FANUC)配套课件.ppt
- 第一单元 快乐的课堂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A3).pdf
- 2025广西公需答案01.pdf
- (高清版)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pdf VIP
- Q TZW 22-2016_烧烤工具 企业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