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九章文化.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九章文化

第二十九章 文  化 第一节 群众文化 一、机构团体 (一)文化事业机构 20 1931 24 民众教育馆 民国 年( )泾县在城关设民众俱乐部,民国 年停办。随即建立 泾县民众教育馆一所,隶属国民党县党部领导馆内。设备简陋,仅有图书报刊阅览、动植物 标本陈列以及一般游艺活动设施。抗日战争期间曾进行一些抗日宣传工作。如用收音机 27 收听“记录新闻”,编印《国事快闻》小报以及编出《战时防空知识》壁报等。民国 年馆舍 遭日机轰炸,迁址排三巷赵姓三甲祠。抗战胜利后因经费困难,工作几近停顿。 1949 12 1950 8 文化馆  年 月成立“泾县人民教育馆”。 年 月更名为“泾县人民文化 1952 1959 4 1958 馆”, 年改称“泾县文化馆”。 年 月以前馆址设东街左氏宗祠; 年在今云岭 路建筑新馆址,落成后迁入至今。建馆初期设备简陋,仅有少量图书报刊和小型收音扩音 机一台及棋类、球类等文化设施,尔后渐臻完善。 1 1959 10 其经常工作有:()设阅览室,开展书报阅览。 年 月,县图书馆建立,此项工作 2 停止。()编出黑板报,并编印《黑板报材料》供基层有关单位选用。全县黑板报最盛时为 1956 352 3 4 年,多达 块。()办有线广播。每天定时为城关播音,县广播站建立后停办。)() 筹办各类展览,临街设立橱窗配合中心工作,举办图片展览。1983 年,此项展览定名《桃花 5 6 7 1973 潭》,定期展出()巡回放映幻灯。()组织文艺宣传队下农村巡回演出。() 年开始放 1985 8 电视; 年开始放录像,并售门票。()举办节日文艺晚会、舞会等。此外,为开展农村业 余文化活动,组织人员下乡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文艺骨干。1952 年开始至 1987 年,共 30 1100 办 余期,培训文艺骨干 余人次。并编写各类文艺宣传资料供乡文化站和群众业余 文化组选用。另外还编出小型报刊作业务交流,先后编有《业务联系》、《业务辅导》、《文艺 宣传》、《泾川文化》等。 1950 10 文化站  年 月始,茂林、孤峰、蔡村、榔桥、章渡等地相继建立文化站。初期, 1951 9 1952 站址均设各地中心小学内,由校长兼站长。 年 月后改由各地乡政府主办。 年 9 月,全县选定茂林、包合、章渡、花林、新渡、龙溪(溪头)、汀溪、赤滩、马头、榔桥、孤峰、潘 12 13 村等 个条件较好的文化站为区文化站,列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并配备专职干部共 人。1960 年至 1963 年多数文化站活动停止,其后逐渐恢复。1968 年至 1970 年“文化大革 命”期间,文化站或被撤销或瘫痪。1971 年后又陆续恢复。至 1983 年,基本实现乡乡有文 化站。集镇以文化站为中心联合当地影剧院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