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震救灾看中国“80后”力量讲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 从抗震救灾看中国的“80后”力量 山东省水利技术学院 王黎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二日 从抗震救灾看中国的“80后”力量 摘要:在蜜罐中长大,掉得起泪,吃不起苦;浮躁功利、浮而不实;自我膨胀,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这些,曾经都是人们对于“80后”的印象。当“垮掉的一代”成为这个被时代赋予丰富特点群体的代名词时,我们似乎感觉得到上一代对于年轻一代隐隐的担忧和痛心。而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却让人们看到“80后”闪耀的青春光华,他们以真实的情感、无言的行动表达自己、证明了自己。 关键词:抗震救灾 80后 责任心 价值 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 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以前,人们老是爱拿80后说事,什么自私,冷漠,娇生惯养,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等,把改革开放的新一代批的体无完肤,80后,逐渐成为人们眼中一个不好的词汇,感觉就是各种贬义词的结合体。 伴随着人们的种种非议之声,80后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在各行各业里逐步成为主流和中流砥柱,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80后成为绝对的主力,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金疙瘩,但是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完全证明了自己。 当“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重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在首批飞赴灾区的4600名空降兵中,大多数都是80后,他们均写好了遗书,直接飞赴一线报效祖国。各地大学生们纷纷排队为灾区献血,无数年轻人通过各种途径向灾区捐款、捐物,向媒体发来一条条祝福的短信。 参与救灾的10万大军中,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占据了大多数!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80后已经能够撑起一片天!90后同样能用稚嫩的肩膀诠释出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看看那些志愿者们,基本上都是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他们背负药品,运送伤员,义务献血,给灾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都是他们冲锋在第一线。 很多娇弱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搬送很重的东西,就像一箱接一箱的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很多人都累趴下了,好几位80后女志愿者由于过分劳累身体受不了而休克了。 输血针头扎进血管的那一刻,脑海里闪现出一幕幕荧屏和网络上播放的抗震救灾画面,闪现出一个个“80后”青年挺身而出的形象。 那一刻,当一块重约一吨的砖块加混凝土砸过来时,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24岁的小学老师苟晓超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两个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四川德阳市寰宇旅行社22岁的女导游陈铖转移安置好17位老年旅行团成员后,孤身一人趟过数条水深齐腰的河流,找到救援队伍报告了灾情。 我们再也无法探问苟老师经受的撞击是怎样的剧痛,我们也想像不出大震刚过,一个姑娘独自在山涧乱石中涉水疾行的焦急心境,但我们知道,那一刻,这些“80后”都成了英雄! 这些曾被一些人说成“蜜罐”中长大、沉迷于网络、花钱“月月光”的“80后”,用一份份精彩的人生观答卷,澄清着世人的疑虑和成见,诠释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赤子情怀。这答卷,在灾区幸存者忘我抢救他人的人群里,在十余万人民子弟兵驰援灾区的钢铁洪流里,在挥汗如雨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身影里,在各种救援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里,在大街小巷等候献血的队列里,在千千万万慷慨解囊的百姓里,在互联网上留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我的祖国”的网民队伍里…… 从震灾发生的那一刻起,太多的“80后”让我们重新认识,更让我们倏然动容。 有太多数不完的“80后”身影被记录,尽管他们还有一丝稚嫩挂在脸上。 逃走?还是救人?这个瞬间的提问,在震灾中是个异常严厉的生死抉择。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年仅十几岁的中学生,以自己的无私和无畏,令整个社会动容。   “假如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为救同学而受重伤的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看着年幼的儿子咬着牙强忍泪水。   和陈浩一样,晏鹏也以超出年龄的勇气和担当,让父母、救援战士和医生流泪。   14日上午9时40分许,被埋在两层楼房废墟下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晏鹏获救。   被抬出来的晏鹏满身是伤,右腿因受重物长时间压迫已严重坏疽,无法保住。但这位坚强的小伙子从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向周边的人喊:“通道里还有很多同学,快去救他们!”。   12日下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