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塞的相关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脑梗塞的相关护理

脑梗塞的概念 脑梗塞与中风? 中风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其中前2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3种属于缺血性中风。 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1.脑血栓形成和2.脑栓塞, 3.腔隙性梗塞, . 4.出血性梗死,5.无症状性梗塞 ,6.其他,如血管痉挛.7.原因未明 脑梗塞 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 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脑梗塞病因 观察要点 1、 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 2、 观察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3、 注意高内颅压,防止脑疝发生。 4、 观察进食,有无吞咽困难、呛咳、呕吐等 5、 皮肤黏膜及合并症的观察。 6、 应用抗凝、溶栓治疗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7、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脑梗塞治疗 (一)改善脑血循环 1、溶栓治疗   ①?尿激酶:  ②?rtPA: 2、降纤治疗   (1)巴曲酶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症状改善快且较明显,不良反应轻,但亦应注意出血倾向。   (2)降纤酶   (3)其他降纤制剂?   如蚓激酶、蕲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 3、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   (2)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 (3)类肝素?   在卒中亚型分析时发现类肝素可能对大动脉硬化型卒中有效。? 4、抗血小板制剂??   (1)阿司匹林?   大型研究结果(IST、CAST)显示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有一定效果,   (2)其他抗血小板制剂?? 5、扩容 6、中药治疗?   动物实验已经显示一些中药单成分或者多种药物组合如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等作用。? (二)神经保护剂?   已经进行了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神经保护剂的效果,不少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时有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大样本临床观察资料。目前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通道阻滞剂等。 (三)恩必普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3、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4、 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 持续低流量吸氧。 护理措施 6、 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7、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8、 作好预防褥疮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作好口腔护理和外阴护理,防止并发症。 9、 危重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将头偏向一侧。 10、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做好物理降温。 11、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止血药和胃粘膜保护剂。 12、按时快速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健康指导 1、 环境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 饮食宜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戒烟酒。 3、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 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6、 避免疾病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康复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肢位的摆放?在脑梗塞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体位的变换,原则上要求每2h更换一次体位,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   (1)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躯干稍向后转,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脚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体位。   (2)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3)仰卧位应尽量少用,头部置枕不宜过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于支持。 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褥疮和肢体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