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主讲:盛美萍 本讲内容 振动的危害、评价 振动控制的一般步骤 噪声的危害、评价 噪声控制的一般步骤 振动危害 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同时,振动还通过基础传向各方,而环境科学所指的振动污染是指对人体及生物带来有害影响的振动。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在工厂及日常生活中,许多运动的物体,如风动工具、电动工具、交通工具、农业机械等,都可以成为振动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举例:地面振动 地面振动可通过下肢对全身起作用,致使人体大振幅、低频率的全身振动。其加速度为前庭器官所感受,引起前庭器官长期过度兴奋,使感受听觉的重要器官发生退行性变。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兴奋性由亢进逐渐转为降低,人体运动协调性发生障碍。由于反射作用,还常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恶心、呕吐、上腹饱胀,早期有泛酸,晚期则呈胃酸缺乏,还可有内脏移位、眼底静脉扩张、弯曲或动脉狭窄、眼压改变并视力障碍等。 振动病 ???? 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出现一种以手部血管痉挛、骨关节改变和神经末梢感觉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疾病,叫振动病,亦称振动性白指或职业性雷诺现象,主要表现有:夜间手剧痛,振动觉、痛觉、温热觉障碍,手指呈节段性苍白或白斑样分布,患者感觉手指麻木、僵硬,有蚁行感,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 铁路振动影响睡眠 振动试验表明,振动对于居住在铁路线周围的居民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当振动加速度达65dB时,对睡觉有轻微影响;振动加速度达到69dB时,所有轻睡的人将被惊醒;振动加速度达到74dB时,除酣睡的人,一般情况下,其他人将惊醒。 振动公害 司机:受振动危害的职业之一 振动导致建筑倒塌 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振动会引起人体内部器官的振动或共振,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振动污染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公害。 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基础、地板、墙壁中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向外辐射噪声,这称为固体声,也是一种噪声污染,会造成危害。 振动评价 基本概念: 加速度级 振动级 振动标准 振动的评价 振动的评价 振动的评价 振动加速度级 振动的评价 振动级(修正的振动加速度级) 振动的评价 修正的有效加速度 振动的评价 等感度曲线 振动评价实例 频率分别为2Hz、8Hz、16Hz的三种频率成分均以 的加速度振动,求其加速度级和振动级。 振动的评价标准 感觉阈 不舒服阈 疲劳阈 危险阈 振动标准 振动控制一般过程 振动控制过程 消振 隔振 结构修改 阻振 振源 受控对象 吸振 振动控制方法 消振 隔振(第五章) 吸振(第四章) 阻尼减振(第五章) 结构修改 噪声危害 为了生存,与噪声奋斗 临街居住:噪声危害心血管 噪声导致高血压 40岁不如60岁? 噪声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噪声偷走我们健康的睡眠 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器官最高可以接受30分贝的音量,当室内的持续噪声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 ??人体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即引发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精神衰弱症很容易找上门来,失眠、耳鸣、疲劳便成了家常便饭。 损伤听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上下来或从轰鸣的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能恢复,这种现象叫作听觉疲劳。这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长时间遭受强烈的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损伤。 损伤视觉器官 ????最新科学研究证实,噪声还会伤害人的眼睛,引起视力疲劳和视力减弱。当噪声强度在90分贝时,约有一半的人会出现瞳孔放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或者超过11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特别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胀痛、眼发花,以及视物流泪等多种眼损伤现象的缘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