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段的理解、赏析及作用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 (分钟)90 分钟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段的理解、赏析及作用
知识点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段的理解、赏析及作用
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并运用于写作。
教学重点 解读考点,熟练分析句段的含义,掌握其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所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教材解读
句段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在小说阅读中,准确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的 关键。因此,句
段理解贯穿整个中学教学过程,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2.考点解读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对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考查均有涉及。如2009 年广东《母亲的诗》、长沙《融冰之
旅》、扬州《那一扇门》等。2010 年陕西《秦腔吼起来》、上海《无人看到的忧伤》、广东《偷父》等。2011 年兰州《银
行里的男孩》、成都《翻浆的心》等。所占分值在4~6 分之间。
3.学生解读
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抓不住句子的关键词,对含义的理解不透彻。分析其作用时,不能从内容和结构上
全面作答。
二、知识讲解
常见题型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4.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
5.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6.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7.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8.请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作简要点评。
9.画线的句子删掉好不好?请说出理由。
10.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1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
拓展延伸,归纳方法
句子含义题和句子赏析题两类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两个知识点,但是两者的区别不明显,学生容易混淆。不过,总
的来说,含义题侧重于考查理解和概括能力,要写出来“是什么”;而赏析题侧重考查鉴赏和艺术敏感力,要写出来“为
什么”。一个句子是什么含义,放在语境中有了什么深义和寓意,从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旨,这是句子含义题。
而一个句子使用地非常好,非常生动,请解释为什么好,请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来分析
其原因,这个就是赏析题。
理解和赏析句子的方法
(1)结合修辞进行赏析。
常用的修辞有: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拟人:给„„赋予了人的情感(或把„„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也体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
的情感。
排比:不仅句式整齐,而且增强了语势,强调了人或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
情感。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人或物„„的特征,加深了读者印象,表现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把物人格
化,亲切自然、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2、结合句子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提供的信息,并体会作者提供这些信息的意图(如 :表现人或物的特征、突
出人或物的形象、体现人或物的精神品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
画线句子写出了人或物„„动作、样子,也体现出人或物„„的特征(心理、性格、精神品质、形象等),也表现出作
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3)结合表达方式进行分析(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思想、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环境描写——营造了什么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怎样的心理、心情,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情——抒发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认识。
句段的作用
主要看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1)在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引出写作对象、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奠定感情基调、与后文相互照应等。
(2)在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
(3)在结尾的作用:总结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Fun with numbers》全单元教学课件(三起).pptx
- 经典儿童绘本蚯蚓的日记已整理可直接小册子打印推荐读物儿童文学.pdf
- 新经典日语 第3册 第2課 日本人の配慮.pptx
- 业务连续性保障实施方案.docx VIP
- 基于solidworks鼓式制动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4年春季修订).pdf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标版).docx
- 石化项目工程监理规划(范本)(最新整理).doc VIP
- 基于plc的奶牛智能饲喂系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