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研究论文.doc
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
第1篇: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历了从培养目标偏重实用性、功利性到更注重书法人才人品和修养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古代书法教育特点的梳理,旨在发现其内在规律,能够对当代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1.实用性与功利性结合的教育目标
古代书法教育重在培养符合封建伦理道德和专门技能的人才,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实用性与利禄的挂钩古代书法教育主要从文字的实用性目的来考虑。周代贵族子弟的学习内容之一的“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音”六种选字法则,是文字学范畴。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选出《仓颉》、《爰历》、《博学》三篇字书,作为标准文字,教学童识字。
在汉代,低级的文史如果“能书”,就可能升迁为长吏乃至个高级别的大官,因为上级将“能书”作为考察、提拔的一项重要条件,在敦煌、居延出土的汉简中,能见到这方面的实物证据。如:“肩水侯官执胡隧长公大夫奚路人,……,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家去官六百五十里。”(《居延汉简甲编》1014号简)。
上面的实例表明政府把文字学作为书法教育的内容,同时又和利禄挂钩,带有很重的功利色彩,但却是推广文字学和提高书法实用性的最有力办法,从而促进了书法的普及。
1.2科举重书直接影响书法教育隋唐产生科举制度以后,能否写好楷书成为进入仕途的重要条件。在“科举重书”政策驱使下,书法的教育直接偏重科举制度的要求。
唐代中央学校隶属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书学”专科,是六学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记载:“书学生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通其学者为之”。“永泰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书算馆各十人,东都国子馆十人……书馆三人。”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之事为生者,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兼习余书。”
可见唐代书学以文字学为主要学习内容,在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制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促进了书法普及。
宋代科举重书程度不及唐代,但要求楷书没有变化。马宗霍《书林藻鉴》载:“李宗谔主文即久,士子皆学李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守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王问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学其体。”可以看出科举是要求楷法的,并且考生还会跟风学习考官书法特点,以求科举过关。
明代也曾设立书科,《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诏天下府州县立学校,……,以礼、东、射、御、书、数、设科分教……习书依名人法帖,日五百字以上。”另外,明代武学也有下列记载:“幼官子弟日写仿书一张,率以百字为度,有志者不拘。”可见明代全国各类型的书法教育非常盛行。
清代书法教育也已深入人心,内府也曾经招收学生,教授书法。例如:康熙二十四年奉旨:“看来内府竟无能书、射之人,应设学房,拣选材堪子学书、射者,令其学习。”
可见书法在古代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考官的重要手段,产生于隋代,完备于唐代,改革于宋代,鼎盛于明代的科举制,在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技巧性与政治性结合的教育内容
2.1重视技法训练古代书法教育主要内容是技法训练,书法理论则是为指导用笔、结体章法等技法而诞生的。
汉代着名学者蔡邕,擅长多种书体,又创飞白书,也有书法方面的论着,如《笔论》和《九势》,主要论述的就是运笔规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讲究文字的书写技巧,如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用笔赋》等都是论述书写技巧的文章,也是那个时期书风的最好证明。
唐代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技法的论着及文章,总结了书法教学实践经验,反映出唐代在书法教学方法上的独特之处。
关于技法的论文在唐代以后也很多,如宋代姜夔的《读书谱》,明代丰坊的《书诀》,清代刘熙载的《书概》,对后世学习书法影响都很大,在此不一一列举。
2.2人品与修养并重在孔盂思想统治的古代社会,书法体现的价值观与儒家要求人的价值观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杨雄曰:“书,心画也。”项穆亦曰:“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柳公权强调:“心正则笔正,笔正则书正”。苏轼也说:“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朱和羹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在要求书法人才具备儒家要求的品德之外,古代书法教育还强调书法人才学识、才情等综合修养的重要性。历史上一些着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不仅书艺高超,更是高尚人品与深厚修养兼备,因此备受尊崇,对后世学书者的影响深远。
3.灵活的教育方式
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可能与当代变革.doc
- “人力资本”的哲学审视.doc
- “体育”概念的发生学研究.doc
- “公共使用”与“公共利益”的法律论文.doc
- “六年一贯制初高中衔接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 “勾股定理”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分析.doc
- “区园企校”四方共建体系下高职《基础化学》.doc
- “十二五”:甘肃省学前教育实现新跨越.doc
- “卤代烃”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系统开发.doc
- “双主体学习论”与远程教育知识管理模型的建.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