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家校系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版家校系卡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寓意是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古往今来的史实表明,凡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胸襟狭窄、小肚鸡肠、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豁达大度者。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欲”,乃“欲望”之欲。欲望的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喝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衣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有情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无欲则刚”,善哉斯言!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盘点高考状元的成功“秘笈”培养高考状元的家教秘笈   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天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高分。但是王教授采访的很多高考状元都说,自己的父母认为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秘诀二:父母坚韧的品格具有榜样作用。   调查发现,状元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据王教授对状元父母的分析,状元们的父母60%~70%是工人、农民、司机。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勇敢,总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陈春仙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十分努力学习,坚强地面对困难,最终圆了入读北大的梦想。   秘诀三:大多数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王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量表测定,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过分保护型大约占30%。南京一位考研考生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车回家找妈妈,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的结果。   过分监督型大约占30%。这些父母采用画地为牢的方法,让孩子听父母的指挥。   严厉惩罚型大约占10%。这些父母会打骂孩子。相关研究表明,严厉惩罚型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走入唯唯诺诺或狂妄自大的两个极端。   还有大约30%是温暖、理解、民主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孩子与父母成为了朋友。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的15个状元中,有14个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诀四:相信孩子,学习上不加压。   王教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很多状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了。非常信任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顺其自然。但是这些状元的父母往往很重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名家观点:   状元高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确有可借鉴之处   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在数十年后,并没有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王教授认为这个观点是有所偏颇的。他说,不能单从数量上来看状元在数十年后的成就,应该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从比例上来看,状元们在数十年后出成绩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多年来,王教授与状元们保持着联系。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高考状元们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大多数状元在清华北大都能进入第一梯队。本科毕业之后,出国或者留校读研的人占了大多数。   “认为高考状元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些也是人们对状元认识的误区。”王教授指出,1999年以后的高考状元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结果。他们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高分的杰出代表,状元们确实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他们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河南高考理科状元学习技巧及经验谈 人物档案:陈威,理科716分,家中老小,考到高分没有狂喜,爱打乒乓球。   高考分数,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或许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命运,或者人生的抉择。而在郸城一高17岁的应届毕业生陈威看来,这仅仅是他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   716分,成为今年我省高考其他考生一个难以逾越的分数。当陈威从校长刘成章那里得知他今年的高考成绩后,虽然有些意外,但内心还是显得比家人、比师生们平静些。“有些喜悦,但绝不是狂喜。”陈威说。   在青葱岁月里奋斗,是件幸福事   陈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生活,父母终年在田里或者工地上挥汗如雨。“我是家里的老小,虽有百般宠爱于一身,却也能从中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小时候脑子里还未形成大学的概念时,我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夸奖或是奖赏。进入高中,我知道,我将面临着一场决战,从此,我就决定打一场漂亮的战役以安慰父母。”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