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领学生走入古诗的意境
问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诗歌像一股清泉,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而且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诗词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教师往往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笔者以为,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的课堂具有实效性。
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把古诗读正确,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是很多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进一步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古诗的韵味。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意境,进而在头脑中重建意境。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教学研究。
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诗的意境呢?粗浅地说,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所谓使儿童领会古诗的意境,就是要使儿童感知诗人所描绘的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想象,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也就是说,使之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扣动心弦,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目的。
主要做法
怎样在课堂有效的时间里引领学生品味古诗的意境,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呢?笔者尝试运用了以下手段、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景物观察 课本中入选的古诗,描写景色的较多。这些诗并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绘,而是都饱含了诗人的感情。课文在编排上,大都与季节时令扣得较紧。因此,适时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相类似的景物,观察之后再上课,就比较容易引入诗境。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荀况提出教学要以“见闻”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也就是这个道理。
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可以让学生看一看经霜枫叶,然后通过联想,与二月花作比较,就可以得知诗人这个“红于”的含意。这个“红于”不仅赞美枫叶色彩的鲜艳胜过春花,还歌颂了它的坚强性格。因为春天的红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秋天的枫叶却不怕寒冷的风霜。
有的景物诗,除了观察本体之外,还要设法使儿童了解诗人所用的喻体。在诗人所在的时代,当时是极普遍的,人们所熟悉的东西,但现在的学生却不大熟悉,甚至没有见过。如贺知章的《咏柳》,用“碧玉”比柳叶,用“绿丝绦”比柳枝。柳树随处可见,而碧玉和丝绦却不是今天儿童所熟悉的。可诗人喜爱之情正是从这些词语中流露出来,而诗人诗句中所含的赞美之意也要从这些词语中去探索。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就很有必要了。观察不到实物,看看图片也是可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到柳条的轻柔,随风飘动的体态,从而更好地进入意境。
图像显示 课本中有不少插图,既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又便于导入诗境,应充分运用。教《锄禾》一课时,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进行交流,在谈话的过程中边看边谈。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了观图能力,发展了思维,进行了词句教学和思想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补出了锄禾的主语是“农民伯伯”,了解了“日当午”的意思,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的情况,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认识到“盘中餐”是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艰辛的。
又如《江雪》,可借助插图,让学生很快地搞清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意,同时借助图片将学生带入到了冰天雪地的寒江边,进入了诗中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为更好地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做好了铺垫。
《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引导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