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版.doc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版

随堂优化·七年级下·人教版(备课资料包) 第一单元 回味成长之路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疑难聚焦 重点1 本文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重点2 文章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我的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美女蛇的故事。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难点1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我的回答】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扁和画儿,不像百草园中生机勃勃。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对比作者对百草园的热情而丰富的描绘,这里显得有点冷落,可见出作者对之感到枯燥乏味的情感。 难点2 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作者的先生,即寿镜吾老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我的回答】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对他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也没有像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所以,总的来说,鲁迅先生在“恭敬”他的同时,也给予了他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疑难聚焦 重点1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标题,“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16 专心 爱心 用心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