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及现代价值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及现代价值【摘要】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 历史和传统文化是不能抹灭的印记, 民族精神更是不能被中断、被抛弃的标志。德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萨维尼在《论当代在立法和法理学方面的使命》一书中曾指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法律具有某个民族所固有的特征,就像他们的语言、风俗和建筑有自己的特征一样。我国也自有反映中华民族所固有特征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体现着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凝聚着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的巨大智慧, 因此我们不难寻找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较之现代法律文明的特点与契合点,自然也定会发现传统法律文化对我们现代法律文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较之西方;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41-02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一)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曾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被前苏联及美国、日本等国一些学者提出。1969 年,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在《法律与社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法律文化”这个概他认为“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中国“法律文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谓法律文化①,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就法律文化结构而言可分制度性和观念性两部分,制度性的法律文化,由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构成;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由法律学说、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法律信念、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构成。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渊源及其演变
我国法律文化的发祥时期:尧舜禹时代;这个时代贯穿了“明刑弼教”精神,夏、商、周确定了“明德慎罚”的原则, 注重“礼治”, 礼学文化得以充分发展, 成为“制治之源”。
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文化形成时期:战国、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时期,则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于是,围绕着用怎样的规范来调整社会秩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文化成熟时期:魏晋、隋唐;从隋唐到明清,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长足发展,在法律文化机制等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根据以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渊源和演变历程,我们将从法律文化结构所划分的制度性和观念性两方面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
(一)法礼结合,“德主刑辅”的法律文化,“礼法兼治”的治理模式
从人民角度出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层面上分析,我国传统上是农业立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其两千多年封建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养成我们民族“敬天”、“尊祖”,重视血缘亲情,追求上下尊卑和谐有序的中和性格。集中体现这种品格的习惯,即是“礼”,也就是后来儒家倡导的“亲亲”、“尊尊”之义。与这种自然经济相适应,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宗法家族国家,即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张晋藩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的, 因而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影响, 尤其是宗法与政治的高度结合, 造成家国一体、亲贵合一的特有体制。”②政治秩序和家族伦理紧密相连,即注重秩序,家族主义,伦理中心。因此,儒家强调“礼”的法律文化为大众所接受,并广泛传播,世代传承。
从统治者角度出发,观历史实践,法、术皆为帝王治民、治吏之具也。为使百姓甘愿屈从于专制统治,统治者大多采取从思想渗透,相对柔和的手段,先礼主德。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从夏、商、周确定了“明德慎罚”的原则, 注重“礼治”, 使礼学文化得以充分发展, 成为“制治之源”。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 儒家法律思想是在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和出礼入刑等原则下实行儒法合流的。”③
“德主刑辅”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方针,法律被视作维护封建纲常的第二道防线,是礼教的辅助手段。在“礼治”社会中,人们遵循着仁、义、礼、智、信等古老的训诫和谐生活,人们重礼轻法,重德轻刑,法律意识淡薄。在法制史上出现了刑罚时轻时重,立法时繁时简,处刑时宽时严的现象,这不仅抑制了我国古代法学体系的建立,也使法律的权威始终未能树立起来,导致了一种影响至今的法律虚无主义。
(二)轻讼避诉,追求道德教化
统治者为巩固其中央集权,加强统治,有意识地宣传重视血缘亲情,追求上下尊卑和谐有序的“礼”的观念,使其深入人心。“礼” ,是一种建立在血亲关系之上的无所不包的行为规则和行为仪节的体系。这一性质,就注定了在“礼治”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doc
- 幼儿园课件:小老鼠和泡泡糖最终.pptx
- 2024最新国开《个人理财》形考题库.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9.doc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pptx VIP
- 酒店装配式装修技术规程.pdf VIP
- 202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998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 人文英语3--An-absence-excuse-letter完整版.docx
- 神经工程学(天津大学)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