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钙离子拮抗剂对ET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钙离子拮抗剂对ET影响

浅谈钙离子拮抗剂对ET影响目前正在普及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措施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内支架术(IVS),但IVS后有30%左右的再狭窄(RS)率, 再狭窄的机制是PTCA支架后内皮受损、内皮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局部粘附和聚集,并释放多种平滑肌细胞(SMC)生长因子和凝血因子,从而导致了SMC的迁移、增生和基质改建,所以钙离子拮抗剂的抗SMC迁移、增殖作用对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脉再狭窄率有重要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象:50岁以上患者30例,高血脂,非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疼痛症状明显患者,颈动脉超声可见粥样斑块。? 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试验过程中停用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试验周期3个月。? 用药方法:氨氯地平,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 观察项目:①用药组于用药前1天和用药后7天、14天、28天、60天测ET结果,观察其水平变化。②粥样斑块厚度的测定,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颈动脉超声声像对比采用Crouse斑块积分法:分别将同侧各个孤立的粥样斑块最大厚度(mm)相加,得出该侧颈动脉的斑块积分,每例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该侧斑块总积分。? 结 果? 氨氯地平组治疗3个月后E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ET结果对比如下:85.69±30.67pg/ml和58.81±16.01pg/ml。? 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超声总积分分别为:3.25±1.42mm和2.83±1.06mm,表明氨氯地平能引起斑块缩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 讨 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很难根治的。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冠心病确实可以达到一定疗效。?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因为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等因素,造成血管的狭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停止发展,甚至消退。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理环节众多,如内皮损伤、脂质浸润、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反应、血栓形成等。其中血管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血管调节因子等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分子细胞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 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因其服药依从性好,不会因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引起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典型代表药物氨氯地平是首选降压药,尤其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者尤为适宜,对有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亦甚安全;亦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伴有心功能欠佳者更好,对血压过高上述两药可同时应用;对有心动过速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对心肌梗死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早搏动者,可能有预防猝死的作用;对持久血压不易下降者有时需两药同时应用,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经常随访血压。? 1988年首次发现并分离提纯ET,为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内皮素由内皮细胞及体内几乎所有组织细胞生成。研究表明,内皮素是通过特异的内皮素受体发生作用的,ET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收缩装置的收缩。内皮素受体激活后,可刺激磷脂酶C及磷脂酶A2,同时还可刺激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医技受体调控型钙通道,由二磷脂酰肌醇形成三磷脂肌醇,使钙离子从钙储备部位释出,二酰甘油激活蛋白激酶后,可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高,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持久收缩。AS时血浆及动脉粥样硬化中ET升高,而且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及病变范围呈正相关,可能是AS的标志物。? 内皮素致AS机制:①强大收缩血管作用,可引起冠状动脉持续收缩甚至痉挛,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易于发生血栓形成;②致有丝分裂作用,迅速激活fos/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或诱导心肌肌球蛋白轻链基因表达,促进SMC、心肌细胞的增殖;③促进炎症反应;④加剧氧自由基损伤。此外ET促SMC增殖作用与生长因子关系密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等和ET本身都可促进ET基因表达,协同促进ET的合成和分泌、SMC增殖。故ET不仅是一种内源性长效、强效的血管收缩剂,而且也是一种很强大的促SMC增殖剂,且与脂质过氧化物、PDGF等相互影响,构成AS发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AS患者血浆ET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治疗后ET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