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细胞性肝癌CT-MRI影像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合细胞性肝癌CT-MRI影像学研究

混合细胞性肝癌CT\MRI影像学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26例中有2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25例CT平扫所有瘤灶均为结节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或模糊。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为快进快出型(5例);II型为慢进慢出型(13例);III型为此起彼伏型(7例)。4例MRI平扫T1WI上病灶基本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内有不规则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表现为2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快进快出型,2例);III型(此起彼伏型,2例),该2例中有1例仅行MRI检查。综合CT和MRI检查,呈现此起彼伏型的病例共计8例。结论 大部分MHC的CT及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部分病例呈现此起彼伏型的强化方式有助于提示本病的诊断。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72-01 混合细胞性肝癌(Mix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ellularcar cinoma,MHC)是指肝脏单个瘤灶内肝细胞性肝癌(HCC)和胆管细胞癌(CCC)成分混杂存在。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而且发病机制不明确[1]。以往报道多为病理或外科文献,影像学报道较少。本组对26例MHC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此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0例,女6例。发病年龄23~82岁(平均50岁)。临床症状上腹部隐痛12例,消瘦5例,黄疸5例,低热2例,体检发现8例。病灶位于左肝11例,右肝14例,仅有1例同时分布在左肝及尾状叶。18例有乙型肝炎病史,其中4例伴有肝硬化。 1.2 检查方法 25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CT采用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扫描机行平扫加增强,检查前禁食6~8h,扫描前15min一次口服500~600ml开水,使胃充盈,常规取仰卧位,行上腹部扫描。扫描参数:120KV,250mA,层厚10mm,层距10mm,FOV38cm,矩阵512×512。先平扫后增强,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碘海醇(30gI/100ml)100ml,以2.5ml/s流率注射。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28s,门脉期55s,实质期120s。 4例行MRI扫描,使用荷兰菲力蒲公司Achieva/lntera1.5T超导MR扫描仪,相控阵16通道体部线圈。每例患者平扫行常规横断位T2WITSE-SPAIR(抑脂技术)(TR555ms,TE80ms)扫描和横断位T1WITFE (TR10ms,TE4.6ms),层厚7mm,层距1mm,FOV375mm,矩阵253×384,1次采集,翻转角15°。增强扫描T1WITFE+抑脂技术(TR4ms,TE2ms),层厚4mm,层距-2mm,FOV375mm,矩阵188×192,1次采集,翻转角10°。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15ml钆喷酸葡萄胺15ml,以2.0ml/s流率注射。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20s,门脉期40s,实质期120s。 2 结果 本组26例中有2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 2.1CT表现 平扫所有瘤灶均为结节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或模糊,其中5例出现胆管扩张,4例出现假包膜,2例出现肝包膜凹陷征,2例伴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为快进快出型,本组5例呈现出HCC“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中4例出现门脉瘤栓,2例出现灶周动脉期异常灌注,2例出现后腹膜淋巴结肿大。II型为慢进慢出型,本组13例完全呈现出CCC“慢进慢出”的强化方式,其中4例出现肝管及肝总管内瘤栓。III型为此起彼伏型,本组中7例兼有HCC和CCC的强化方式:动脉期出现瘤灶一侧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门脉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随时间递减,至实质期强化程度低于相邻肝组织[2]。该7例瘤灶其余部分在动脉期出现瘤周不全性薄环状或厚环状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实质期强化范围随时间延迟逐渐向瘤体内部延伸;瘤灶中心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同一瘤体内的不同肿瘤成分在不同的增强时相上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现象。 2.2MRI表现 4例行MRI扫描,平扫T1WI上瘤灶基本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内有不规则低信号区。参照CT强化方式的上述分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