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训练2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础夯实 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A.发展科技文化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和政府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科教兴国”战略与“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不符。 答案A 2.1957年2月,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国内公演。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57年”,符合这一时间的只有“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答案D 3.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主张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故只有D项符合“双百”方针的内涵。 答案D 4.谢晋导演一生执导了36部电影,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  )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双百”方针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 C.改革开放后 D.21世纪初 答案C 5.目前网络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交流的一大平台。但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新浪网曾发起了一场网络反低俗活动,这一活动与我国“百花齐放”政策(  )                  A.互相矛盾 B.没有任何联系 C.并不矛盾 D.针锋相对 解析“百花齐放”并不是允许所有的花开放,而是只允许“健康的、有益的、符合人民利益的花”开放,故此网络反低俗活动与“百花齐放”政策并不矛盾。 答案C 能力提升 6.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导学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解析何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项正确。A、B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C项不正确。 答案D 7.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了诗歌5 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信息“1958年”。1958年,中国“左”倾错误泛滥,各行业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文学领域的“大跃进”,故C项正确。这种畸形发展并非“进步”或“繁荣”,也不以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基础,A、B、D三项错误。 答案C 8.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大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允许不同观点的争鸣,故选A项。 答案A 9.阅读材料: 材料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中故事片有17部。不到一个月,观众达1.2亿人次。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但1969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乐《龙江颂》《杜鹃山》等“样板戏”。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从材料反映的前后变化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解析材料通过电影界的变化反映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情况。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