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血脂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血脂影响

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血脂影响摘 要:目的:通过治疗前后对血脂变化情况的检测,探讨痰瘀同治颗粒防治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64例,包括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瘀同治颗粒,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四项。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在经过3个月给药后,患者TG、TC、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治疗组TC、LDL-C水平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 论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中医文献中虽无冠心病的名称,但类似冠心病的症状早有记载。轻者命名厥心痛,时作时止,久治不愈;重者称为真心痛,剧痛不止,失治可致猝死。痰瘀相关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中医学有关痰瘀交互共同为患而导致胸痹心痛的观点可远溯其源。早在《内经》即已将痰饮列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如《素问#8226;至真要大论》曰:“民病饮积,心痛”;汉代《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把本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尤在径在解释曰:“阴当为痰饮浊瘀之邪”。秦景明《证因脉治》提出:“心痹之因……痰凝血滞”。清代龚信《古今医鉴》谓:“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清代曹仁伯在《继志堂医案》中强调“此病不唯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明确提出了痰瘀共同引发胸痹的观点。邓老提出“痰瘀相关”理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程小曲[4]结合现代医学观点认为痰浊为有形之物,流窜经脉,因其黏涩,即可滞着于动脉壁上形成肿块(粥样硬化斑块),又可导致血液凝滞不利,产生瘀血,从而形成一种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从生物化学角度考虑,脂质过氧化可能为“痰瘀相关”的中心环节。经临床与实验研究[5]发现,高血脂是痰浊的生化物质基础,故有脂必多痰。由高脂所化生的痰浊,必致血液黏稠性增高,血浆流动性降低以及聚集性增高,最终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这是由痰致瘀的主要病理特征,也说明了由痰浊引发瘀血的演变过程。瘀血内阻可影响津液输布,而出现津液凝聚为痰。故瘀血化溶,化为痰水。冠心病瘀血证病人微循环障碍,血流变慢,血液瘀滞,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细胞膜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质堆积。邹阳春[6]认为,血脂、脂蛋白的增加导致血液黏度的增加,而血液黏度的增加又促进黏附病浸润到动脉内皮细胞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和脂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以上情况都为痰浊致瘀、瘀血生痰以及痰瘀和血脂相关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正是以中医“胸痹”痰瘀相关为理论基础,研制痰瘀同治颗粒探讨其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的影响,为其防治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研究发现,痰瘀同治颗粒在降低TC、LDL-C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正是它防治冠心病的一个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TC是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而LDL在AS的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浆中增高的脂质(主要是LDL)通过各种途径,结合内皮细胞的LDL受体,通过内皮细胞缺失而直接暴露在血流的内膜下组织等,进而被氧化成氧化LDL(oxLDL),一方面可氧化内皮细胞,破坏内膜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单核细胞的局部聚集,使之进入血管内形成泡沫细胞,继而合成大量生长因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白三烯B4、IL-1等,促进新的结缔组织形成。这些变化进行性发展,最终在动脉局部形成粥样斑块,继之引起血管管腔狭窄,心肌血供减少,出现典型冠心病症状[7]。 因此笔者认为痰瘀同治颗粒可以通过降低血TC、LDL水平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遗憾的是并没有看到痰瘀同治颗粒可以提高HDL水平,但它仍有可能通过改变HDL的组成成分而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这需要笔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对疾病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提示我们痰瘀同治颗粒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抗AS的作用,如在保护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炎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1): 75-7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19. [3] Fraker TD Jr, Fihn SD; 2002 Chronic Stable An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