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经内科ICU病房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预防策略.doc

神经内科ICU病房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预防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内科ICU病房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预防策略

神经内科ICU病房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预防策略[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各种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及预防策略。 方法 对本院神经内科ICU病房所收治的4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62例患者中,共发生各类导管相关性感染101例(21.86%);共检出病原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株(52.42%),真菌35株(28.23%),阳性球菌24株(19.35%)。 结论 ICU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重要部位及关键环节的干预,有助于降低ICU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导管;医院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88-02重症监护室(ICU)是现代医院临床急救中一个较为完善的医学专业,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由于入住ICU病房的患者病情严重,抢救过程中侵入性操作频繁,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并最终导致抢救的失败[1]。为探讨神经内科ICU病房侵入性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笔者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ICU病房的4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2例,男246例,女216例,年龄18~76岁,平均54岁,其中静脉插管73例、气管插管92例、气管切开78例、导尿管留置219例。 1.2 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2],逐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及当天最高体温等。医院感染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细菌病原体鉴定按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 2 结果 2.1 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院内感染情况 462例患者中,共发生各类导管相关性感染101例(21.86%)。其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院内感染情况[n(%)] 2.2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101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株(52.42%),真菌35株(28.23%),阳性球菌24株(19.35%)。详见表2。 表2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n(%)]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4],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普通科室,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患者自身因素:入住ICU的均为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意识障碍且需长期卧床,影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而更加容易感染。(2)医源性因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促使内源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各种频繁的侵入性操作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的一种特有传播方式[5]。有研究指出,气管切开插管后呼吸机管道的建立,是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最重要来源[6],由于患者呼吸道屏障的破坏,导致其失去了对空气的过滤和湿化作用,引起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影响分泌物的排泄,因而更易发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7]。本研究中,医院感染患者所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分别为52.42%和28.23%,与国内报道相仿[8]。 预防ICU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消毒隔离措施,ICU病房应定期开窗通风,定期采用甲醛熏蒸封闭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1 h/次;监护室入口、病床、治疗车、餐车、换药车等均应定时消毒;同时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在每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标本之前应戴上手套。(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对导管置入患者的护理,气管插管患者应及时予以排痰,并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下呼吸道的分泌物;置入导尿管时动作应轻柔并保持尿道口清洁;妥善固定好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在活动、翻身时脱出损伤尿道,同时减少导尿管的更换频率以保持引流系统的完整性。(3)尽可能缩短气管切开、插管及呼吸机的通气时间,同时在呼吸机通路终端连接一次性呼吸机过滤器替代湿化器,并尽量采取半卧位;采用含有洗必泰的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9]。(4)长期置入静脉导管无反指征的患者,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留置[10]。留置导管应妥当固定并定时检查,如发现局部炎症表现或导管堵塞时应及时拔除并更换穿刺部位,给药系统必须保持密封,导管应定期更换。 综上所述,ICU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重要部位及关键环节的干预,有助于降低ICU侵入性导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