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3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3例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发热43例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经行发热 临床观察 妇女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经净后其热渐退者,称为“经行发热”,亦称“经病发热”。近年来,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此病患者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5岁~43岁,病程为1~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发热,体温37.5℃~39℃,发热时间最短1天半,最长7天,发热时伴有恶寒,全身骨节酸痛,恶风乏力,少气懒言,少腹隐痛,经色黯,量不多,舌质淡红或舌边瘀斑、苔白,脉细,每于经净后热退。 2 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红花、桔梗、甘草各6g,黄芩、川芎、当归、牛膝各9g,桃仁12g,生地、枳壳、赤芍各10g。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白术、白芍;血热者加地骨皮、黄柏、丹皮、玄参、栀子;肝肾阴虚者去红花,加熟地、山萸肉、杜仲、丹皮、玄参;伴经行皮疹者加蝉衣、荆芥、防风;伴经行淋巴结肿大者加浙贝、皂角刺、山慈姑。加水煎服,每日1剂,于每次月经前5天开始用药,服7剂,治疗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 3 治疗结果 34例治愈(连续3个月无经行发热);6例好转(有低热但全身症状减轻);3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93.0%。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42岁。2005年6月20日初诊。经行发热已连续半年。体温最高达到38.5℃,经期第1~3天发热明显,经量少,色黯,夹少量血凝块,头痛,颜面部斑片状皮疹。予先锋类抗炎及退热药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月经周期30天,经期5天。曾行妇科检查及胸片、B超等检查均无殊。今月经来潮,色黯,少腹隐痛,骨节酸痛,恶风,神疲乏力,颜面部斑片状皮疹。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体温38.5℃。治以行气活血,兼疏风清热。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红花、桔梗、甘草各6g,黄芩、赤芍、蝉衣、荆芥、防风、生地、枳壳各10g,当归、牛膝各9g,桃仁12g。连服7剂,嘱下次经前就诊。二诊7月15日,诉初诊服用2剂后月经量增多,经色转红、热退,续服5剂,皮疹渐退,诸症消失。现无不适,守原方续进7剂,7月21日月经来潮后无发热、头痛及皮疹等不适,随防3个月,行经之时已无发热、皮疹等症状,病告痊愈。 5 体会 经行发热的记载始于元代,在《丹溪心法》有经行身热,以四物汤加柴胡、黄芩治之。关于经行发热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认为有内伤和外感之分。《医宗金鉴》曰:“发热无时察客热”、 “潮热午后察阴虚”;《伤寒论》认为发热乃“正邪分争,寒热往来”、“热人血室,其血必结,发作有时”。《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曰:“经来潮热气痛,经来一半,遍身潮热,头痛口渴,小便作痛,……宜服莪术汤”。可见内伤外感均可导致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或久病人络瘀阻,积瘀化热,瘀热阻滞于经脉胞宫,待经血注于胞宫,欲泄而未下,则血瘀壅实,阻遏营卫而作寒热;经净之后,污血瘀积得泄,气血逐渐复常,营卫得以和谐,发热亦随之而解。经行发热常伴有下腹痛,经血色黯、量少、唇黯,多为瘀血内存,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为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后世以本方加减,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方中柴胡入肝胆经,能疏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寒热往来者加黄芩,使热邪内彻,二者配伍疏发传邪之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性善下行,引药直达病所;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使气机条畅,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祛瘀而不耗血;甘草调和诸药。经行发热常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经行风疹,可加入蝉衣、荆芥、防风等祛风止痒,去川芎之辛燥。诸药配伍,可疏泄肝胆和血室之瘀热,热邪去除则寒热自止,血结自散,诸症自愈。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