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平定叛乱后治理南中用人政策透视.docVIP

诸葛亮平定叛乱后治理南中用人政策透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葛亮平定叛乱后治理南中用人政策透视

诸葛亮平定叛乱后治理南中用人政策透视(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委派代表蜀汉利益的中央要员担任庲降都督,其“不留兵,不运粮”的言论并未真正实施,而是其思想上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在南中治理问题上有一个“威—恩—威—威恩并立”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蜀汉;诸葛亮;南中;庲降都督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率众南征南中①,在当年秋平定了雍闿、高定、朱褒等人的叛乱。南征以后,诸葛亮有一系列“不留兵、不运粮”②的言论。可事实上,诸葛亮对南中并不是简单的“不留兵、不运粮”,他对南中的政策,是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本文拟从用人的角度,解析诸葛亮对于南中的治理政策。 南征后,诸葛亮总体的思想,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里说:“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帅)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③ “设官置守”可以体现设治者的政策思路。蜀汉制度,庲降都督总摄南中。从诸葛亮平定南中前后的人事安排上看,在庲降都督的人选上看,“都督常用重人”④。据《华阳国志》记载,蜀汉一朝,先后担任庲降都督一职的有: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霍弋七人。 《华阳国志》载:“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⑤南昌县在今云南镇雄。《辅臣赞注》里说:邓方字孔山,“南郡人也。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 ⑥可见,从一开始,庲降都督就用的刘备嫡系荆州集团的“重人”,并且在南中地区靠近蜀汉本部的区域驻兵。 接替邓方的李恢情况比较复杂。李恢虽是建宁俞元人,但却是蜀汉政权完全的政治代表,如果以其出身家庭及出生地认定其政治身份,是值得商榷的。他充其量是有“当地背景”,但对南中势力而言却是十足的“外人”。据《三国志·李恢传》记载,这位爨习的妻侄,出生于“大姓”家庭的俞元人,绝非靠其出身爬上蜀汉政权的高级职位,而是凭借卓越的见识、自信和才能一步步获得重用。在仕途之初的刘璋时代,他反而曾经受到爨习的连累,“坐习免官” ⑦后来他投机到了尚未获取益州的刘备帐下,屡建奇功,如成功说服马超来降等等,可以说是蜀汉开国功臣。刘备非常信任和赏识他,有人说他谋反,刘备非但不信,反而更加重用,没有将他作为南中大姓势力,而是作为普通的老臣之一。不将他作为当地势力代表而任命并不等于他没有背景优势,但这种背景优势是为蜀汉服务的。在南中叛乱初期,他在“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 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背景优势成功骗过南人,趁南人对他防备松懈成功击破敌军,为后来作为诸葛亮的战略侧翼保留了极其宝贵的实力。他对南人说:“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⑨“久斥乡里”说明在政治上没有任何联系,他自己和“南人”都承认这一点。诸葛亮退兵后,他平定了后来发生的“南夷”叛乱,不仅将其“豪帅”迁往成都,还实行掠夺政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其政治立场。 继李恢者,先是张翼,后为马忠。张翼犍为人,祖上世代汉臣,本人自入仕以来一直在刘备手下担任川内地方官,担任庲降都督以前正在蜀郡太守这一关键职位上;马忠是巴西阆中人,入仕不久被刘备所看重,有知遇之恩,他平定朱褒之乱、随诸葛亮北伐、镇压汶山郡叛羌,建兴十一年(233年),接替张翼为庲降都督。这两个人可以说都是蜀汉的亲信重臣,但在南中的执政思路却迥然相反。张翼“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⑩,因此当地“耆率”刘胄反,张翼出兵镇压,未获胜时即被诸葛亮撤换,但却坚守岗位,直到马忠到来。马忠则不同,他是“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 ⑾,他来到南中接替张翼后,“承以灭胄” ⑿,在张翼奠定的基础上平定了叛乱,“遂斩胄,平南土” ⒀。马忠在南中十七年,一方面“柔远能尔,甚垂惠爱” ⒁,实行安抚政策,另一方面又率张嶷等开复越巂等地旧郡,动用武力。最终结果,南人“畏而爱之”、卒后“为之立祠,水旱祷之” ⒂。 马忠之后的张表是蜀郡人,阎宇是南郡人,一为名士,一为蜀汉后期重臣。蜀汉最后一位庲降都督霍弋也是南郡人,是蜀汉开国元老霍峻之子,对南中也是“外人”。这三人是在诸葛亮死后上任的,本文不再过多讨论,总而言之,这些“重人”的作为,无一不是为蜀汉政府服务的。 与此相反,平乱之后的“南人”孟获,被迁往成都担任御史中丞。“豪帅”、“渠率”之流倒是留下了,可动辄“杀害守将” ⒃,可见其并不是守将。一旦叛乱,地方官即“身往扑讨” ⒄,可见不仅有守将还有部队。最终,这些“豪帅”、“渠率”不是徙于成都,就是斩,剩下的都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