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调及阴阳及亚健康防治浅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及阴阳及亚健康防治浅议

调及阴阳及亚健康防治浅议关键词 亚健康 调和阴阳 虚劳 脏躁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中医学认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而调和阴阳治则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对防治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虽无亚健康状态这一称谓,但对亚健康的认识则早有论述,《内经》提出“治未病”思想,其后形成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涉及亚健康状态。《伤寒杂病论》对少阳病、百合病、脏躁、虚劳等病的论述中,有关病因、病机乃至证候的描述亦类似于亚健康。根据相关论述,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因素均可以使患者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如心失阴血滋养,故见健忘,情绪低落,失眠多梦;肝血不足,清窍失养,则见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头昏头晕;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食欲不振,故倦怠乏力;肺气不足则会出现自汗,动则汗出尤甚,平素易于感冒,畏风或时发咳嗽,气短乏力,皮毛憔悴枯槁;肾阴亏虚,则见腰膝酸软,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总之,亚健康和疾病一样,都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调整阴阳失衡状态,这是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指导原则。 2 中医学对调和阴阳治则的认识 调和阴阳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它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大法。其概念起源于金己《伤寒明理论》,他指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明确提出半表半里证应以小柴胡汤和解为主。从临证实践看,调和阴阳的涵义十分广泛。如戴北山所云:“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凡阴阳不和之证,均可用此法调之,适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 3 调和阴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3.1 躯体的亚健康:多表现为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易感冒,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等,多属于中医学虚劳及现代医学慢性疲劳综合征范畴,多从肺卫、肝脾、肝胃、气血调治。 对虚劳的论治,《金匮要略》颇有代表性,王氏认为其十分注重人体阴阳(如脏腑、气血、经络、内外)的平衡并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人体自趋平衡的调适机制。虚劳外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虚劳内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纯虚劳者反不着眼于补,而着眼于调其阴阳,使之回复平衡。补泻兼施,补阳不忘补阴,补阴不忘补阳。曹颖甫以桂枝汤调和阴阳,谓之“功能疏肝补脾”,在其《经方实验录》中,有用桂枝汤治疗王姓妇人血运迟滞,脾胃虚弱之案。验之《金匮要略》,也有用桂枝汤治疗妇人妊娠,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 另一经方小柴胡汤,其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一半表现为脾胃病症状。临床上对邪人少阳并见脾胃失和、胆气不和、肝气不舒而致胃失和降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均可获得显效。 3.2 心理的亚健康:多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易怒,恐慌,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属中医学脏躁、百合病等范畴。多从肝、心、脾、肾治疗。 李氏认为,肝郁脾虚是脏躁发病之本。从临床实践看,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病因多为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木郁乘土。病因虽有不同,然其结果均可造成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化火成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或痰浊随肝气上逆,干扰清窍,以致心神不宁,魂魄不安,发为脏躁。陈氏认为虽然脏躁多与心肾关系密切,心肾功能失调致神无所养,神无所归,但其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肝的疏泄有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作用,临床上如肝气郁结、肝火炽盛、肝血不足、肝阴不足、邪人少阳、枢机不利、肝木本虚等均可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失调,从而使情志活动异常而出现脏躁,选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黄芪建中汤等从月乇论治,并配以解释、安慰、开导、暗示等心理疗法及音乐、运动疗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