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护理体会作者单位: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
通讯作者:王声菊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损伤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80例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280例颅脑损伤患者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痊愈220例,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护理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急诊和康复治疗中都有很好的疗效,对提高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伤残率、预防后遗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高压氧治疗时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9月~2010年12月共治疗颅脑损伤患者2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0例,男172例,女108例,年龄6~58岁,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脑震荡82例、脑挫裂伤38例、脑干损伤4例、颅内血肿46例、脑外伤后综合征110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小型空气加压舱内治疗,治疗压力为0.2~0.25 MPa,间歇吸氧60 min,中间休息5 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选用一级供氧或二级供氧。对持续植物状态和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损害,则以合理用氧为前提,采用多阶段的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有关实验室指标均转为正常,随访疗效巩固。显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随访疗效稳定。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结束后有一定的后遗损害。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善,仍处于持续昏迷状态[1]。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2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愈220例,占78.5%;显效42例,占15.0%;有效14例,占5.0%;无效4例,总有效率98.5%。
3 护理
除临床一般护理外,主要是高压氧治疗前、中、后的护理。
3.1 进舱前的护理
3.1.1 认真阅读病历,探视患者,了解患者发病后诊断、救治、检查全过程。掌握有无脑外伤、骨折等合并症,有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以排除禁忌证,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以备抢救时使用。
3.1.2 向患者及陪护人员介绍舱内设备、使用方法。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基本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进舱人员的恐惧心理。
3.1.3 进舱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1.4 关闭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脑室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3.1.5 首次进舱者,可酌情用1%呋麻液滴鼻。
3.1.6 向陪舱家属做好安全宣传和解释工作,严禁将打火机、BB机、手机、火柴、电动玩具等带进舱内,严禁穿尼龙、化纤衣服进舱,确保治疗安全。
3.2 入舱后护理
3.2.1 操舱人员的护理
3.2.1.1 加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因此加压速度应缓慢均匀,并不断询问舱内人员有无耳痛,嘱其及时作调整耳咽管通气动作,对昏迷患者,可给予少量水滴入口中,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患者在无不适情况下,加压时间为20~30 min。
3.2.1.2 操舱人员应集中精力,认真细致、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做好记录。
3.2.1.3 操舱人员要教会陪舱人员观察病情、吸痰及吸氧方法。
3.2.1.4 合理控制舱温,夏季在(24~28 )℃±2℃;冬季在(18~22)℃±2℃,防止感冒,以免影响高压氧治疗。
3.2.1.5 对急救供氧的患者,应调整供氧流量在10~15 L/min,不宜太多。
3.2.1.6 治疗结束减压时,速度应缓慢均匀,以免引起各种并发症,放开所有附带导管,防止脏器损伤[2]。
3.2.2 陪舱护理
3.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经常利用舱内负压吸引装置吸痰,吸痰时,吸引器开关不要开的太大,以免损伤气管黏膜。
3.2.2.2 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测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费力、发绀等呼吸困难及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涎等氧中毒先驱症状时,应立即作相应处理,并报告操舱人员。
3.2.2.3 注意调整输液滴管液平面与输液速度。输液瓶内应插入一个长针头,保持瓶内外压力平衡。如在舱内开启安瓿,应用消毒纱布包住安瓿顶端,然后开启,以防安瓿爆裂飞溅危险。
3.2.2.4 对手术后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