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上海特别规划的定位解读-上海城管理.DOC

1927年上海特别规划的定位解读-上海城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27年上海特别规划的定位解读-上海城管理

                                编样稿3880字 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大上海计划”的现实启迪 张俊|同济大学社会学系 一、上海计划的由来和实施 (一)计划的由来 1927年,国民党政府将上海定为特别市,划归了原属宝山、松江、南汇、青浦等县的一部分区域,使上海的占地面积达到近500平方公里,和北洋时代的淞沪商埠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上海特别市对市中心的租界没有管辖权,那么,如何对上海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建设,是上海特别市政当局必须面对的问题。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将上海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直至1925年中山先生病逝,这一建设计划仍是一纸空文。1929年8月,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提出了《大上海计划》分为10编 30章。第一编,上海史地概略;第二编,上海统计及调查;第三编,市中心区域计划;第四编,交通运输计划;第五编,建筑计划;第六编,空地园林布置计划;第七编,公用事业计划;第八编,卫生设备计划;第九编,建筑市政府计划;第十编,法规。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大型的、综合性的都市发展总体规划,对上海(租界除外)作出了宏观的、系统的、全方位的设计,规划了将上海建设成为新的国际大都市的蓝图,在上海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根据计划,陆续建成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上海市立图书馆、上海市立博物馆、江湾体育场等。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位于南北、东西主干道的交叉点,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982平方米,东西长93米,中部宽25米,高31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33年10月10,大厦正式落成,举行盛大庆典。,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搁置。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再次考虑上海的城市规划问题。1946年12月,《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草案》(初稿)面世,1947年5月、1949年春,分别完成第二稿和第三稿。此时租界已经收回,新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不再将江湾作为城市的中心区,原先的《大上海计划》至此寿终正寝。 从1929年至1937年,大上海计划的实践只有短短9年时间,但是作为近代一个宏观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大上海计划肩负的使命 (一)促进城市统一 大上海计划是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无法实现对租界统一领导的情况下,设想通过城市规划建设来动摇租界的发展基础,抑制租界的发展,最终实现对上海的统一控制。对此,国民党政府充满期待。1927年7月7日,蒋介石亲临上海,在上海特别市成立典礼上讲话:上海特别市,非普通都市可比,上海特别市乃东亚第一特别市,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若上海特别市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即不能有头绪,上海不仅成为中国各地之模范,并当依照总理建国方略之计画,一一实行之,上海特别市,中外观瞻所系,非有完善之建设不可,如照总理所说办理,当比租界内,更为完备,诸如卫生经济土地教育等事业,一切办得极完善,彼时外人对于收回租界,自不会有阻碍,而且亦阻止不了,上海之进步退步,关系全国盛衰,本党成败,不能不切望全体同志联合起来,协助建设。讲话充分表明了要在城市建设上胜过租界的目标,并为租界的回收创造条件。 港口的建设是大上海计划的核心,只有港口的成功建设,才能实现以港兴市,新的市中心区才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但最初实施建设的不是港口,而是市中心区。选择市中心区着手,表明国民党政府要在上海重新建立、强化统治地位和权威中心的迫切愿望。在此视角下,城市规划承载了统一上海的决心、信心和号召力,并希望获得广大市民认可和拥戴。相反,当时上海的,崛起而感到慌。图1 1933年落成时的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厦 图2 原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 现为上海体育学院行政楼 在新市中心区建设中,道路分布引进了西方城市规划的理念,但在构图上重视轴线和对称。中心区的路网以世界路、大同路为南北轴线,三民路、五权路为东西轴线,市政府大厦市政府大厦三项设计原则平面布局上要使市政府与附属各局分立附属各局建于市政府周围,分期建设。 图3 上海特别市行政区鸟瞰 在道路的命名上,更体现了建立秩序的做法。中心区的路名,有以纪念孙中山的世界大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政治理想而命名的世界路、大同路、三民路、五权路等。有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几个字为头,分别组成道路名称,比如中原路、华原路、民庆路、国康路、上达路、海通路、市京路、政通路、府前路等。这种路名的命名方式,无疑是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一种政治秩序和理念,使老百姓对上海市政府的权威给予认同。 (三)倡导新文化 上海当时租界虽然号称十里洋场,却以获取经济利润为主,几乎没有像样的、代表西方文明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城市建筑。大上海计划在新市区规划中,特意设计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