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形象蕴含的作者悲情_孔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林黛玉形象蕴含的作者悲情_孔婵

学教育2010.04 文学评论 论林黛玉形象蕴含的作者悲情 孔 婵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 林黛玉形象是家道败落后的作者的精神写照。作者通过林黛玉形象身世的骤然变化,表达了 人间繁华易逝的感慨;林黛玉所居湘妃竹的斑斑泪痕,是作者悲情的象征,林黛玉比拟的芙蓉的枯死,阐释 了作者生不遇时,在家族命运变迁中枯死的痛心。 [关键词] 林黛玉;蕴含;悲情 [ ] 3 形象。林黛玉的前世是:“终日游于 《红楼梦》是一部作者忆昔日繁 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 华,痛今日沦落而有所感发的作品, 然而晏几道晚年家境中落,使其词 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 [ ] 4 用书中的语言说就是:“那红尘中有 多感伤情调。故黄庭坚评晏几道词 则饮灌愁海海水为汤。” 的绛珠仙 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 说:“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上者 草,所居离恨天虽是天的最高层,却 又有 ‘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 《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 也是传说中悲哀气氛聚集的地方; 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 《桃叶》、《团扇》”。“高唐洛神”“桃 “灌愁”中“灌”谐音 “惯”,是 “惯 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 叶团扇”都是 《红楼梦》中出现过 愁”,是永远的哀愁。林黛玉的今世, 归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此有脂 的意象,可见 《红楼梦》作者对中 是要用一生的眼泪还报神瑛侍者灌 [ ] 1 国传统文化的谙熟,在创作 《红楼 溉之恩的曾经的探花的女儿。前世 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这 “人 非物换”的感慨在林黛玉的形象上 梦》中作了有意借鉴。 与今世都离不开泪,离不开愁,因 体现最全,林黛玉形象蕴含了作者 借鉴之一就是林黛玉和晏几道 之,林黛玉一出场,其外在形象 “两 的悲剧情结。 相似的身世与才学。《红楼梦》第二 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 一、翠黛愁凝悲痛家族繁华已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 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 逝,乐极悲生。 说荣国府”明确交代林家是 “钟鼎 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 清人张新之评 《红楼梦》时所 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林黛玉之 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