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摘要:植物激素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理,根据植物激素的性质,人们合成了类似植物激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广泛运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植物体内往往是几种激素同时存在,共同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的任何生理过程。他们之间存在可相互促进协调,也能相互拮抗抵消。因此,我们进行实验研究,对植物激素(植物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增效作用;拮抗作用
1植物激素的概要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以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目前,在植物体内已经发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类IAA(auxin)、赤霉素类GAs(gibberellins)、细胞分裂素类CTK(cytokinin)、脱落酸ABA(abscisin)和乙烯ETH(ethylene)。我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经典的五大类植物激素。近几年来,发现油菜素内脂、茉莉酸、多胺和水杨酸等天然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被成为准植物激素。
1.1生长素
1.1.1生长素的发现
C.D.达尔文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经鉴定为吲哚乙酸。
1.1.2生长素的分布
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幼嫩的部位,如禾谷类的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茎顶端、幼叶、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极少。
1.1.3生长素的运输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1.1.4生长素的作用
①促进营养器官的伸长。生长素对营养器官纵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芽、茎、根三种器官,随着浓度升高,器官伸长递增至最大值,此时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超过最适浓度,器官的伸长受到抑制。不同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茎端最高,芽次之,根最低。
②促进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合能引起细胞分裂,而且生长素也能单独引起细胞分裂。生长素对器官建成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表现在促进根原基形成及生长上。
③维持植物的顶端优势。正在生长的植物茎端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棉花用缩节胺控制顶端生长或打顶后,侧芽大量发生。
④抑制离区的形成。叶片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近轴端生长素含量低时,抑制离层内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因而抑制离层细胞的分离,叶片不脱落;反之,当近轴端生长素含量高,远轴端生长素含量低时,则使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促进离层的分离,致使叶片脱落。
⑤促进果实发育及单性结实。植物开花受精之后,子房中的生长素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子房及其周围组织的膨大,加速了果实的发育。如雌蕊未经受精而子房能及时获得IAA,也能诱导某些植物无籽果实的形成。如在授粉前用生长素喷或涂于柱头上,不经授粉最终也能发育成单性果实。
1.2赤霉素
1.2.1赤霉素的发现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和赤霉菌有关。1938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GA)。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60多种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以后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广泛存在于菌类、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商品生产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GA3又称赤霉酸,是最早分离、鉴定出来的赤霉素,分子式为C19H22O6。即6-呋喃氨基嘌呤。
1.2.2赤霉素的分布
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在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生长旺盛部位含量高,如幼根、幼叶、幼嫩种子和果实等部位。
1.2.3赤霉素的运输
赤霉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时无极性,通常由木质部向上运输,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
1.2.4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茎伸长生长,能部分代替光照和低温条件,促进开花,特别是一些蔬菜经过长日照处理后,赤霉素含量增加,茎秆伸长,茎尖分化花芽,随后很快开花。
1.3细胞分裂素
1.3.1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这种物质的发现是从激动素的发现开始的。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