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品》对任昉诗歌的评价 - 简帛研究
论锺嵘《诗品》对任昉诗歌的评价
唐梓彬
摘要:本文以诠释锺嵘《诗品》对任昉诗歌的评价为中心,輔以筆者對任詩的體認,從優劣兩方面探討任詩的風格特色,並在此基礎上將其風格特點放于齊梁文風的大背景下考察,以见任昉在诗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锺嵘,诗品,任昉,诗歌
[作者简介] 唐梓彬(1986-), 男,广东江门人,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齐梁文学及文论、唐宋文学。
任昉以“笔”着称于世,而其诗却寂寂无闻,既无显誉,谈论者亦少。因此,当时有“沈诗任笔”之说。萧纲〈与湘东王书〉言:“至如近世谢脁、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梁书?沈约传》又曰“谢玄暉善为诗,任彦昇工於文章。”在时人看来,诗歌创作非任昉所长,其诗比不上谢脁、沈约。然而,任昉的诗却受到锺嵘的重视,能与谢脁丶沈约同列中品,足见其地位不低。具体而言,锺嵘《诗品》对任昉的诗有以下的评价:
彦升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沈诗任笔,昉深恨之。晚节爱好既笃,文亦遒变,善铨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故擢居中品。但昉既博物,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矣。[ 1 ] ( P316 )
一般来说,後人多以此对任诗“动辄用事,诗不得奇”的缺陷大加责难。然而,笔者发现後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到锺嵘对任昉评价的用心,值得作进一步的关注。下文将以锺嵘《诗品》对任昉的评语为中心,辅以笔者对任诗的体认,从优劣两方面探讨任诗的风格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任昉在诗史上的地位。
在《诗品》中,锺嵘归纳出任昉诗有“文亦遒变”丶“善铨事理”丶“拓体渊雅”及“得国士之风”四大优点,本文将以此为线索,加以阐释:
(一)“文亦遒变”
“文亦遒变”中的“变”是就任昉“少年为诗不工”而说的,指诗风变了,说明任昉晚年的诗有著很大的变化。至于何谓“遒变”?多种通行注本均未有解释;惟李徽教《诗品汇註》引《广雅》〈释詁》指出“遒,急也。”认为“遒变”乃指急剧变化,但笔者在《广雅》中却找不到此例,其说似缺乏根据;[2 ] ( P177 ) 周振甫《诗品译注》则把“遒变”译为“挺劲变化”; [ 3 ] ( P110 ) 赵仲邑《锺嵘诗品译注》译为“诗也变得有劲”; [4] ( P48 ) 陈元胜《诗品辨读》则译为“诗歌作品也显然改观”; [5] ( P106 )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事实上,“遒”原意为“迫”,多数作动词,《说文》:“遒,迫也。”[6] ( P41 ) 《广雅》:“遒,迫、促近也。”[7] ( P33) 故“遒”一般指“迫近”,《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汉王逸注:“遒,亦迫也” [8] ( P288)《文选》载司马相如〈上林赋〉“遒孔鸞,促鵕义鸟”,郭璞注:“遒,促,皆迫捕貌。”[9] ( P128) 皆用此义。再者, “遒”也有“终”、“尽”之义,如《文选》班固〈答宾戏〉:“说难既遒,其身乃囚。”李善注:“项岱曰:韩非作说难之书,欲以为天下法式,上书既终,而为李斯所疾,乃囚而死” [9] ( P638)便是以“遒”字表“完尽”的意思。此外,“遒”字在《诗经》中亦表“聚合”和“坚固”。然而,“遒”在钟嶸《诗品》任昉条中既作为“变”的副词,以上各种解释也是不通的。
另一方面,汉魏六朝时“遒」亦作形容词,表“劲健有力」之义,用例有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文心雕龙?风骨》“风力遒也” [10] ( P513)、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遒文丽藻”、《宋书?鲍照传》“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11] ( P1477)等等,属文论术语。
“遒”一般不作副词,但在六朝时亦有少数以“遒”修饰动词的用例,如齐谢赫《古书品录》“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12] ( P1477)及梁萧统〈与东宫官属令〉“其风韵遒上,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从以上例子可知,“遒”字虽时作副词用,但主要还是保留了“劲健”之意,与其作形容词的用法并无大异。
以此观之,钟嶸《诗品》任昉条的“遒变”亦应包涵了指其变化“劲健有力”的含义。因为“遒变”一词在当时非常用的搭配,除《诗品》外,根本没有其他用例。既然“遒变”并不常用,那麼钟嶸为什麼要特别用“遒”字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钟嶸的“遒”当具有文论上的意义,隐含了钟嶸对任昉的评价。
在钟嶸《诗品》中“遒”字共四见,除任昉条外,又见于中品袁宏、中品谢脁及中品沈约的评语。《诗品》袁宏条云:“彦伯咏史,虽文体未遒,而鲜明紧健,去凡俗远矣。”[ 1 ] ( P253 )《诗品》沈约条云:“约於时谢脁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 1 ] ( P321 ) 二例同解作“劲健”之意。而《诗品》谢朓条云:“其源出於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3音乐七、八.doc
- 2015元旦小长假期间福建省交通安全出行提示.doc
-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中预 年级 语文 学科考试说明 范围 默写:1 .doc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15《大自然的语言》1(新版).ppt
- 2013寒假初高中生美国私立高中冬令营.ppt
- 2014年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例题1].ppt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 学大教育.doc
- 201584交易早餐 - 徽商期货.ppt
- 2015年工作思路会 -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doc
-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 信息公开网 - 东南大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