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性新闻图片伦理分析
灾难性新闻图片伦理分析
2004年10月 学 术 交 流 Oct., 2004
总第127期 第10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27 No.10
灾难性新闻图片的伦理分析
翟红蕾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灾难性新闻图片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告知灾难的真相,传递灾难的悲剧蕴涵,同
时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灾难性新闻图片在展示灾难事实时运用不同的诉求方式
所获得的种种不同伦理效果,表明灾难性新闻图片应注重表现英勇斗争的英雄主义和关怀友
爱的人道主义,而非渲染毁灭和绝望,通过道德伦理约束和规范来保障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
晓权之间的平衡十分必要,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处理新闻图片时必须遵循相关的伦理原则,
以保障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图片;伦理分析;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4)10-0162-04
灾难性新闻图片主要是指用新闻摄影的技术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场面记载下来,继而进行传播
的一种新闻表现方法。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指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
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等伤害。”[1]这种代表性说法证明灾难性新闻中
包含着诸多的新闻价值要素,而灾难性新闻图片是承载灾难新闻内容的重要元素,真实再现灾难场面的
有力工具,自然成为新闻传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灾难新闻性图片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
偶发性、重创性、毁灭性,所以对受众的震撼力、冲击性特别强,易产生警备或恐慌效果。虽然灾难性新
闻图片能起到很好的告之、警示等作用,但若使用不当,也易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我们可以对以下两个
事例进行对比分析。
一、事例分析
———1985年7月28日,《加利福尼亚》报的摄影记者约翰·哈特从警方那里听说,在距巴卡菲尔德东
北处25英里外的一个湖中发生一起幼儿溺亡事故。在事发现场,哈特抢拍到了五岁男孩德华·罗曼罗
的死尸及其家人痛不欲生的悲剧场面,然后把图片通过美联社电讯发表出来。结果读者强烈谴责这份
发行量极大的日报,打了400多个电话、写了500多封信表示反感,并有80人取消了订单,《加利福尼亚》
报甚至受到了炸弹威胁。报社主编特里在外界压力下,向全国读者致歉。
———2001年9月11日,一驾被劫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楼,美国四大媒体连续两天周
而复始地播放或刊载有关世贸中心被袭击的场面。9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出指令,禁止美国电子传媒
和报刊播放或刊登世贸大厦、五角大楼遭到袭击的场面,并且明确指出,频繁播出灾难场面,会给“人的
心理和精神造成压抑,加剧恐慌心理”。此后,从美国新闻媒体上难以再见到灾难现场的混乱状态,取而
代之的是公民为受伤者义务献血的场景。
同样是面对灾难和血腥,《加利福尼亚》选择了自然主义手法———“有闻必录”,滥用刺激感官的“新
[收稿日期]2004-04-11
[作者简介]翟红蕾(197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讲师,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
·162·闻元素”,以捕捉到的具有“专业价值”题材作为噱头,而所谓的专业价值就是利用人们病态的喜好来提
高发行量。摄影记者瞬间捕捉一个新闻事件,捕捉“充满涵义的画面,因为这会引发各种情感的想像”[2]
从摄影记者的角度来看,捕捉有新闻价值的瞬间的确也是一项重要的自我训练,而通常他们所受到的训
练告诉他们:要处乱不惊,如实拍摄下事件真相,要成为视觉历史学家,要发布最有轰动效应的图片,要
让人看过后手足都冒汗,产生深刻印象;而图片给受众带来的心理效应如何,当事人对此图片负有的代
价如何,则不属于他们考虑之列,因为他们并不要求自己成为伦理学者或法律顾问。美国新闻当局对于
“9.11”事件后续报道中现场表现方式的及时调整,给了我们另一种启示:惟妙惟肖地再现“悲惨”,只能
使人感到痛苦、恐慌、绝望;但若能站在人类生存的大视角俯视这些灾难,跃过暂时的、具体的悲惨,以具
有人性关怀、启唤希望、感召生命力的角度进行报道,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前景原来还是这般美好。
二、恐怖诉求的效果
同样刊载了溺水儿童死尸照的《Walla walla联合通讯》社报编辑艾边·克兰丹尼没有为此照片而道
歉,同时他争辩说,“首先,任何报纸首要职责是报道新闻,生活中严酷的事实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幸福时
刻,也充满了悲伤的时刻。第二,我们相信一张照片比10 000字的文字更有助于人们注重心中安全”。
新闻固然秉负报道的功能,这一点我们姑且不谈,但克兰·丹尼兰坚持,这张能引发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的照片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能使其他父母注意增强安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论文 企业采购及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doc
- 毕业论文 现代简约欧式风格运用.doc
- 毕业论文基于手机外壳CAD设计.doc
- 比焓与比熵定义与区别.doc
- 毕业论文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文献综述工商管理论文.doc
- 毕业论文试论企业营销战略发展及营销观念创新.doc
- 毕业设计(论文)目要求及成绩.doc
- 毛坯房做墙面装修八个步骤.doc
- 毛衣洗涤方法.doc
- 毕生精力整理总结电脑窍门技巧.doc
- DB22_T2503-2016_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规范_吉林省.pdf
- DB22_T2478-2016_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测定重量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552-2016_盆花香雪兰设施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pdf
- DB22_T2465-2016_水中三唑锡、苯丁锡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482-2016_延边黄牛饲料质量控制规范_吉林省.pdf
- DB22_T2496-2016_消防救援人员现场管理系统技术要求_吉林省.pdf
- DB22_T2540-2016_泥炭与土壤调理剂植物响应测定方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442-2016_地理标志产品黑水西瓜_吉林省.pdf
- DB22_T2470-2016_二维动画生产工艺流程_吉林省.pdf
- 2025至2030年中国裂隙灯显微镜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