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语翻译及语言语境
词语翻译及语言语境
3、根据语言语境消除歧义
语言和思维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歧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歧义往往源于词语本事的多义性以及语境中各语言成分之间不同搭配关系所带来的变化。例如:“火车走了两小时”(到底是火车“离开了”还是“运行了”两小时?);“这个人谁都敢打”(是“大家都敢打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敢去打任何人”?);“他借我两本书”(到底是谁借给谁两本书?);“他不会说话”(是指他“是个哑巴”还是“说话没分寸”?);“他来我就走”(是指“他要是来了我就走掉”还是“他没来之前我是不会走的”?);“打死人”(是“把人打死了”还是“在尸体是打了几下”?)等等。在口语中人们可以根据句子的重音、断句以及说话人的手势、表情来判断语句的意义,而在书面语中,消除歧义主要依靠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将词或词组作为孤立的个体进行分析时,它们的意义往往模棱两可,难以判断。而在特定的语境中,词和词、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经理顺,意义就会变得具体而明确,例如:
(9)“你们算了!”老师笑着说,“算了!算了!”
“我们算了!我们算了,我们算出来了!”
“你们算啦,好啦好啦,我是说你们算了吧,白费这个力气做什么?你们这些卷子我们是看也不会看的,用不着看的,那么容易吗?……”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在第一句中老师笑着所说的“算了”一词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老师激动地发现学生们正在验算哥德巴赫猜想,意为“已经演算了”,二是老师劝学生们不要再尝试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意为“不要再尝试了”。如果单独看前面两句话,译者很难判断“算了”应译为Forget about it还是You did it。但当进一步读到下文中老师说的“白费这个力气做什么?……”时,“算了”一词的确切含义不言自明,译者通过宏观的语言语境就能排除歧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鲁贵:他妈的!(兴奋地问着)你们想,你们哪一个对得起我?(向四凤同大海)你们哪一个不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可是你们哪一件事做的对得起我?(对大海)你说?(对四凤)你说?(对侍萍)你也说说,这都是你的好孩子啊?……我跟你们一块饿着肚子等死。你们想想,你们是哪一件事对得起我?(对大海)……我要是饿死,你是哪一点对得起我?我问问你,我要是这样死了?
Lu Gui: God almighty! (Heatedly) Just look at you. Theres not one of you who can look me in the face! Ive worked my fingers to the bone to bring you two up, both of you, but what have either of you ever done to show your gratitude? (To Ta-Hai) Eh? (To Si-Feng) Answer me that! (To Lu-Ma) Or perhaps you can tell me saying that theyre your precious children? ... Ive just got to say here and starve to death with you! Now just ask yourselves: What have you ever done for me that you can be proud of? ... If I did die, youd have it on your conscience, now wouldnt you? Eh, if I did die like this?
(曹禺《雷雨》,王佐良译)
汉语中的词语重复现象比英语多。当作者有意使用重复手段时,便形成一种修辞格,称为“反复”。“反复”可加强语气。此例中,鲁贵一口气说了四个“对得起我”,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王佐良先生遵照英美人倾向于以变化的方式表达同一概念的习惯,在充分领会它们之间细微差别的前提下,用不同的译法传达出鲁贵不同的语气和强调重点:Theres not one of you who can look me in the face!(你们谁能坦然地面对我,问心无愧?);what have either of you ever done to show your gratitude?(你们拿什么来报答我?);what have you ever done for me that you can be proud of?(你们什么时候给我争光长脸啦?)If I did die, youd have it on your conscience(我要是饿死了,你们良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第四章:as-ad模型习题&答案.doc VIP
- 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 VIP
- 《OSI参考模型体系》课件.ppt VIP
- 2025年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x VIP
- 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线路板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
- 第一章 1.中融-隆晟1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优先A12信托计划说明书.pdf VIP
- 2025-2030中国六氟磷酸锂(LiPF6)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研究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