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季度简报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doc

2010年第一季度简报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第一季度简报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工 作 简 报 2010年第1期 2010年3月31日 本 期 要 目 一、重大事项…………………………………………………………… 3 二、科研项目…………………………………………………………… 3 三、科研成果…………………………………………………………… 5 四、重要论文…………………………………………………………… 7 五、学术交流…………………………………………………………… 8 六、学术专访…………………………………………………………… 9 七、社会服务……………………………………………………………10 八、论坛预告……………………………………………………………11 七、学术会议 八、学术交流 九、咨询服务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顾 问: 袁宝华、曾培炎、王春正、黄达、吴树青 学术委员会: 主任:纪宝成 朱之鑫 委员:王一鸣、王振中、马晓河、丛明、刘树成、陈东琪、李扬、张卓元、谷克鉴、林岗、林兆木、杨瑞龙、金碚、胡乃武、洪银兴、常修泽、黄泰岩、温铁军 院 长: 林 岗 王一鸣 常务副院长: 黄泰岩、马晓河 副 院 长: 陈甬军、刘元春、吴晓华 一、重大事项 1.黄泰岩教授被聘为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 2010年1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聘请我院黄泰岩教授为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教授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7部委联合公布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3月18日,我院刘元春教授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专题座谈会。会上,刘元春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的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关于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会后,应中共中央研究室要求,刘元春教授提交了题为《快速回归潜在水平进程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的书面报告。 二、科研项目 (一)立项项目 1.我院林岗教授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办“理论经济学研究”“十二五”学科调研项目2010年1月30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定于2010年上半年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个学科评审组开展五年一次的学科调研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林岗教授主持其中的“理论经济学研究”项目的调研工作。陈甬军教授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任基金 陈甬军教授申请的《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基于福利损失测度的视角》项目(基金编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任基金资助。刘元春教授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刘元春教授主持长沙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趋势研究课题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趋势开展研究,首席专家由我院刘元春教授担任。 5.我院承接贵阳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鉴定结项2.我院黄泰岩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2010年1月13日,由我院黄泰岩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鉴定结项黄泰岩张培丽0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根据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10—2011年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排名,确定了17本统计样本期刊。通过对2009年这17本样本期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共2241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09年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排在前10位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本市场、“三农”、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公共经济、国际金融危机、金融体制;排在第11—20位的问题分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就业、商业银行、外商直接投资、财政体制、消费、企业成长、国外经济理论与流派、财政政策。 GDP 份额过低的成因且为之提供政策解决思路的微观基础。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利润率、企业税收负担、外部需求和企业是否获得贷款因素与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些结果似乎为“利润挤占工资”、“税收挤占工资”、“资本积累挤占工资”,以及“利息挤占工资”假说,提供了来自企业层面的微观经验证据。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在与员工工资谈判的博弈地位中处于强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