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点: 舍生取义鱼熊掌生义比喻论证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4 重点字词句 如使: 于: 则: 者: 由: 是: 而: 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现象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同时。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开门见山 2、引用名言警句 3、讲述故事 4、列举生活现象 5、提出反面观点或现象 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论点(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小 结:论证过程 首先,巧借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然后,从正反二方面论述义比生命更重要,二者不可得兼时,应舍生取义。 接着,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人们把义看得比生命重要, 最后,举“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例,对比“乡”与“今”的不同做法,突出论证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孟子:义我所欲也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上练习 A.忠君报国的“忠义”。B.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C.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坚贞不渝的信念。D.士为知已者死的“仗义”。 (B) (D) (A) (C) * * 选择 抉择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学习目标: 1、掌握“欲、舍、甚、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课文朗读 注意: 1 断句. 2 正音. 听读课文 读准字音 恶 箪 蹴 乡 羹 妾 wù dān cù xiàng gēng qiè 注意停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字音: (1) 不为苟得也(wéi) (2) 为(wèi)宫室之美为之(wéi) (3)如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停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