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工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生态工程

第三章 土壤生态工程 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 1 土壤生态系统的定义 土壤生态系统:研究地球陆地表面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植物、陆地水、 大气、藻类、岩石风化物、动物和人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是以土壤综合管理为目 的。 2 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 1 ()土壤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生态系统 • 空间结构:水平和垂直方向。 • 时间结构:短期和长期时间尺度。 • 营养结构:食物链环节。 图 土壤生态系统剖面层次示意图 2 ()土壤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表现出动态演替过程。包括自然 演替和人为演替。 自然演替过程:是一种自调节、自修复、自维持、自发展的过程。 人为演替过程:是在人类定向干预下进行的,人类活动参与了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 交换。如农田、果园等。人为演替可能的负效应: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贫瘠化、毒性 化等 。 3 ( )土壤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集中了光、热量、水分、养分、有机物、生物等多种物质和能量, ( 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调节;它们之间进行着多种复杂的物理 固体 ) ( ) ( 物质的风化、搬运、堆积 、化学 水解、水化、氧化等 和生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土壤生物的固定和矿化 过程等。 4 ()土壤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激烈的场所 土壤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最多的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人类活动 ( ) ( 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 植被破坏和恢复和农业管理等 和间接影响 工业污 ) ( ) ( 染和气候变化等 ,或者可分为积极 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等 和消极影响 土壤退化和面 ) 积减少等 。 第二节 土壤培肥生态工程 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进行只种不养的掠夺式利用, 导致土壤退化。广大农民对土壤培肥缺乏主动性,在肥料上的“积、制、养、种”的传统 已被丢掉,代之以氮肥取代有机肥料的严峻趋势,很可能埋伏着一场国土瘠薄化、沙化、 酸化、盐渍化等方面的深刻危机。 现在的任务: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使用,并探索新的获得植物养分的源泉。国内 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两种肥料科学搭配,才能使土壤 稳产高产,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因此,土壤培肥生态工程的实质就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 土壤系统的缓冲性能,即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当前的重点是有机肥的还 田。 1. 秸秆还田技术 3 ( ) ( ) 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包括 种,即直接还田 一级转化 ,过腹还田 二级转化 和综合利 后还田(多级转化),随着农业生态工程原理的深入应用,秸秆的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 合理的利用。 1 ()直接还田,如秸秆粉碎后直接撒铺于田面,旋耕入土;及秸秆制成堆肥后还田。 相比秸秆焚烧,具有增产和环境效益。 2 ()过腹还田,将桔杆作为饲料,经动物利 后,排出的粪便 于还田。过腹还田不 仅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率,而且避免了秸秆直接还田造成的某些弊病,尤其是调整了施入 农田有机物的 C/N 比,提高了作物的有效氮水平。秸秆过腹还田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直 接饲喂,将秸秆氨化后饲喂,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饲喂。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