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4.7.2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山东人民版八上).ppt

初中政治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4.7.2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山东人民版八上).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政治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4.7.2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山东人民版八上)

* 一、单项选择题 赵先生非常苦恼,邻居王某喜欢在深夜唱歌,而且声音很大。民警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6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对王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制止了他的不当行为。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案例说明( )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邻居之间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C.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 D.法律只对违反法律的人起作用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居民赵先生受邻居唱歌干扰,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靠法律才最终解决,说明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因此,A项正确,B项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C、D两项说法太绝对。 2.这一案例表明法律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 ) A.对公民进行批评教育 B.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C.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制定详细、明确的法律制度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的形式。王某的错误行为被纠正、规范,是依据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说明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形式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因此,A、B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3.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用40个条款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比如:采取格式条款的是无效条款;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要求的告知应是询问告知,而非被保险人的主动告知,条款里规定主动告知的,合同视为无效。这说明 ( ) A.法律只规定公民的权利 B.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法律唯一的作用 C.法律不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规范公民的行为 D.权利与义务是背道而驰的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知识。保险法用40个条款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说明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规范了公民的行为。因此,A项说法具有片面性,B项说法绝对化,C项正确,D项说法与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相悖。 4.(2011·济南模拟)2011年4月29日《济南时报》:昨天济南交警支队对外通报:5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这说明,在我国( ) A.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卫士” D.法律具有制裁作用,违反法律就要受刑罚处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从题干材料“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说明了法律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等权益,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具有保护作用, C项正确;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特殊的行为规范,A项错误;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B项错误;违反法律有时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责任,D项错误。 5.2011年4月29日新华社:山西、河北两地法院公开宣判了4件“问题奶粉”案件,依法严厉惩处了涉案的14名犯罪分子,其中,2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4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方式是 ( ) A.提起诉讼 B.制裁违法犯罪 C.协商和解 D.解决权利义务纠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方式的认识和理解。惩处涉案犯罪分子说明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6.中学生张强的复读机丢失,怀疑是李刚所为,并在同学中散布“李刚是小偷”的言论。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张强打了李刚一巴掌。对此,李刚应该( ) ①暂时忍气吞声,以后找机会报复张强 ②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③自尊自爱,少和同学交往 ④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理解和运用。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运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因此,①错误,③“少和同学交往”本身就是错误的,②④正确。故选B。 7.(2010·广州中考)过去一年,发生多起个别外来务工人员因为没有足额领取工资而爬上广州海珠桥顶的“讨薪秀”,导致该路段交通瘫痪。下列对该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要动机正确就不算违法 B.法律应该对外来务工人员这样的弱势群体网开一面 C.企业欠薪在先,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为不算违法 D.维护自身权益必须以合法的方式和程序进行 【解析】选D。本题考查怎样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知识。务工人员为领取工资而爬上桥顶致使交通瘫痪的做法是违法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通过合法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因此,A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