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军工战船厂的兴建-淡江大学机构典藏.PDF

清代台湾军工战船厂的兴建-淡江大学机构典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台湾军工战船厂的兴建-淡江大学机构典藏

淡江史學第十四期淡江史學第十四期年年 1212 月月 淡江史學第十四期淡江史學第十四期年年 1212 月月 清代清代臺灣臺灣軍工戰船廠軍工戰船廠的興建的興建 清代清代臺灣臺灣軍工戰船廠軍工戰船廠的興建的興建 ∗∗ ∗∗ 李其霖李其霖 李其霖李其霖 摘 摘 要要 摘摘 要要 臺灣四面環海 ,在與中國內地或者是其他地方往來時,皆需依靠唯一的交通 工具 「船」。在臺灣未被清代納入版圖之前 ,臺灣沿海四周一直都是海寇的活動 地區 ,因此在臺灣四周的海面上並不平靜。清代將臺灣納入版圖後鑑於海上未 靖,及水師運送以鎮壓臺灣之變亂的需要 ,因此修造大量的戰船來增加海上防衛 暨運兵之能力 ,是有其急迫性的。 有清一代 ,一共在臺灣設置兩座軍工戰船廠,分別為軍工道廠與軍工府廠。 本文即針對清代在臺灣所建立的這兩座軍工戰船廠的制度 、數量、地點以及責任 歸屬 ,並依據現有的史料,以及配合田野訪查和拜訪當地從事與本文有相關論述 之學者 ,將所收集的史料做一詳盡的敘述,已釐清軍工道廠與軍工府廠的關係。 關鍵詞關鍵詞 :清代:清代 、臺灣、臺灣 、軍工戰船廠、軍工戰船廠 、軍工道廠、軍工道廠 、軍工府廠、軍工府廠 、軍工匠、軍工匠 關鍵詞關鍵詞 ::清代清代 、、臺灣臺灣 、、軍工戰船廠軍工戰船廠 、、軍工道廠軍工道廠 、、軍工府廠軍工府廠 、、軍工匠軍工匠 一、一 、前前 言言 一一 、、前前 言言 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八月十三日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福建水師攻佔臺灣 1 鹿耳門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正月二十一日 ,福建水師提督靖海將軍侯施琅, 2 疏請設臺灣鎮守官弁 , ,旋即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由臺廈道兼管。並設置臺灣 水師中營 、水師左營、水師右營等三營駕水師戰船48 隻、澎湖水師左營 、右營 3 等二營駕水師戰船 32 隻, 臺灣水師與澎湖水師共有戰船 80 隻。這即是清代在臺 灣水師戰船最早的編制 。康熙三十三年(1694 )臺灣與澎湖的五個水師營 ,所駕 戰船已達 90 隻。4 到了雍正三年 (1725 )軍工戰船廠正式興建後 ,臺灣與澎湖所 5 駕的水師戰船額數已達 98 隻, 這也是臺灣所駕戰船額數最多的時候 ,但臺灣雖 6 有眾多的戰船 ,但向來無大號戰船,緣臺廠軍料,購自內地,大料不能配運,所 以臺灣的戰船型式比起大陸內地 ,都要來得小,這是礙於木料採辦的因素。 ∗ 本文作者現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1 《清聖祖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年 3 月出版),頁 127。 2 同前註,頁 131。 3 蔣毓英,《臺灣府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6 月出版),頁 109-110。 4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6 月出版),頁 72-75。 5 劉良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6 月出版),頁 321-325。 6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年 8 月出版),頁 400。 193 淡江史學第十四期淡江史學第十四期年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