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3学时
第三章 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3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离体培养中体细胞变异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和
分子遗传学基础;掌握体细胞变异的应用途径和选择方法。
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范畴。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细胞还是
组织培养,再生的个体均承传了母体的遗传基础,这也是离体培养技术作为植
物快速繁殖应用的基础。
由于培育过程的影响,离体培养的细胞、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均普遍存
在着变异。由于离体培养条件下并没有发生雌雄配子的受精,因此,Larkin 和
Scowcroft (1981)提出把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
性系(somaclones ),而把这些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变异称之为体细胞无性系变
异(somaclonal variation )。
就对生物遗传的影响而言,细胞工程技术本身包含了双重性:遗传的稳定
性和变异性。
第一节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一、离体培养中的遗传稳定性
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基础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DNA 半保留复制和染色
体均等分裂机制,从理论上可以保证离体培养物在一般情况下的遗传稳定性。
在准确选择培养方式的前提下,离体无性繁殖可以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Phillip 等,1994)。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建立了多种植物
的无性繁殖体系。
离体培养的遗传稳定性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即使发生某些变异,也可以
即时淘汰变异。
二、离体培养条件下遗传变异的特点
普遍性:
变异可发生在各种培养类型中;
变异发生在各种植物的培养中;
变异发生与培养类型有关。
表3.1 部分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异频率*
植 物 种 类 再生植株来源 变异频率(%)
烟 草 体细胞愈伤组织 10
水 稻 胚愈伤组织 71.9
甘 蔗 幼叶愈伤组织 18
玉 米 体细胞愈伤组织 14
蔓 青 花粉植株 12.7
大 麦 花粉植株 10-15
番 茄 幼叶愈伤组织 5.8
马铃薯 叶肉原生质体 100
菠 萝 冠芽愈伤组织 7
腋芽愈伤组织 34
裔芽愈伤组织 98
幼果愈伤组织 100
* 引自李宝健和曾庆平,1990。
局限性:
从表型上看,在不同植物类型中经常发生的体细胞变异主要是植株形态(株
高、叶形、叶色等)、生长势、育性、某些抗性等性状的变异。
从生理生化特性上看,容易出现同功酶谱、次生代谢的消长等变异。
一些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仅发生隐形突变,也发生显性突变。
嵌合性:
嵌合性是指同一有机体中同时存在有遗传组成不同的细胞,它是组织培养
中常见的现象。
表3.2 Triticum durum 6 个无性系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
(括号外为个体数,括号内为染色体数)
序号 2n14 2n=14 2n=15~27 2n=28 2n=29~55 2n=56 2n58
1 1 (7 ) 7 37 (16~24, 26 ) 76 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