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语-明-高拱.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语 明 髙拱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本语   杂家类一   杂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本语六卷明髙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着録是书成于万歴丙子距拱罢归之日 已十三年故开卷即以否泰两卦君子小人消长为言其中论裴度论刘晏皆阴以自比论李林甫论 哈麻皆以阴比徐阶论卢懐慎则阴比殷士儋辈亦发愤而著书者也其间如隆庆六年宿良乡梦见 孔子之类颇为夸诞如谓无意之妙非意之所能为故圣人贵忘之类亦颇涉虚无至驳伊川说春秋 灾异一条欲破董仲舒刘向刘歆之说遂谓天道不闗于人事尤为纰缪其它辨诘先儒之失抉摘传 注之误词气縦横亦其刚狠之余习然颇有剖析精当之处亦不可磨五卷以下皆论时事率切中明 季之弊故明史称其练习政体有经济才一书之中葢瑕瑜互见如其为人云   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本语自序   予尝有言曰天理不外于人情然圣人以人情为天理而后儒逺人情以为天理是故圣学湮圣 化窒夫事有本情而人有本心出吾本心以发事之本情则议道而道不睽作之于事可推四海而准 通千古而不谬何者天理人情固如是也故曰君子中庸又曰和夫中也者言乎其当也庸也者言乎 其平也和也者言乎其顺也皆本人情不逺人以为道作本语万厯丙子五月十有三日中元山人自 序   ●钦定四库全书   本语卷一   (明)髙拱 撰   问易泰否其义何如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彚言一阳方长而众阳随 以升也君子于此征则吉葢进而行道故吉也否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言一阴方长而众阴随以升也 君子于此贞则吉葢退而守其志乃吉也然不惟吉而亦亨不失所守则其道亨也泰不言亨而否言 亨者泰进而行道则既亨矣不待言也否方退藏人不以为亨而贞则吉而实亨人不知也故特以亨 言之志从君谓不忘君也若果于忘君往而不返则九四之际谁与济否故身虽退而志则存耳此杨 诚斋之说愚意正合乃谓小人能变而从君子夫小人果能变而为君子也则何否之有至于六二包 承曰小人包容承顺于君子六三包羞曰欲伤善而不能亦似未得夫小人之于君子何可以言包容 君子顾为小人所包容欤若小人而能包涵承顺乎君子则何以为小人君子而为小人所包涵承顺 则何以为君子包承者包藏而承顺者也小人本狠恶之人若肆其狠恶凌悖无已祸必随之矣今姑 包藏其狠恶而曲意以为承顺则其恶未肆虽是小人尚不至于有凶故曰小人吉也所谓小人之福 者也其人者在昔日时包承也在今日包羞也不凶而已何以言吉曰小人凶理也不凶即其吉也包 容承顺君子则亦非小人矣包羞者可羞而包忍之谓欲伤善而不能愈大不类诚斋于六三云小人 乐祸于己穷之后包羞忍耻以茍富贵而不忍去然不知其位之不当而身之将危也斯为得之葢君 子有不幸而无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夫君子而通理所宜然非幸也有时而塞则不幸也小人而塞 理所宜然非不幸也有时而通则幸也故小人无否而但曰吉幸之谓也大人则曰否不幸之谓也然 而独立特行道固亨也否亨即所谓贞吉亨也昔万安结交宫闱擅权固宠蠧国害贤迨势穷之后孝 皇谕之意犹不肯去包羞也至令内官逼夺其牙牌不得已始告去途次犹夜望三台星明否冀复用 可谓无耻之甚夫自君子言小人谓之包羞在小人则直甘心无耻而已矣非自知其可羞而包忍之 也   问伊川云四凶尧非不知其不善也但其不善伏则亦不得而诛之及尧禅舜位则四凶始懐愤 怨不平之心而显其恶故舜得以因其迹而诛窜之也然乎曰圣人公天下以为心可用则用可罪则 罪亦惟其事惟其时付之而已而非有私也若曰知其不善即其罪未至诛窜亦必去之矣何乃忍留 必待其偾天下之事罪状旣着然后因其迹而诛窜之乎因迹而后诛窜是后世人臣避嫌而务为形 迹欲有辞于天下者之为圣人顾若是耶孔子始政即诛少正夘因何迹也后世但见四凶在朝恐伤 帝尧知人之明故为之出脱如此然不知可用则用旣不深求可罪则罪亦无留滞惟其罪之即罪是 以用之即用而无所容心也无所容心正所以为尧舜而明知其恶姑为容忍必待其恶显著而后因 以诛窜者正不可以为尧舜也有天下者去邪勿疑无惑乎其说   问伊川云伊尹知太甲必能思庸故放之桐三年当汤崩时太甲当立太甲又有思庸之质须立 太甲若无是质伊尹亦不立也然否曰太甲当立自合立之岂为其有思庸之质乎至其败度败礼颠 覆典刑乃放之于桐葢甚有所不得已也使不能思庸必且别有处分必不使其丧有商之社稷矣此 初放之时其机如此未知其竟何如也至其思庸乃即复之耳是太甲之立也以其当立而其复也以 其思庸思庸也者乃是因放而思庸非伊尹初逆知其必思庸乃故先放之使之思庸而后复之也此 说与尧非不知四凶同意其理不如此也   问考亭云西伯戡黎事难判断观戡黎大故迫近纣都了岂有诸侯臣子而敢称兵于天子之都 乎看来文王只是不伐纣耳其它事亦都做了如伐崇戡黎之类若说文王纔守臣节何故有此只是 后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遂委曲回互个文王说教好看殊不知孔子只说文王不伐纣耳其说何 如曰文王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